小米集團總裁盧偉冰近期宣布了一項重大進展:小米空調已完成全產品線布局,并實現全棧自研。更令人矚目的是,小米的智能制造工廠也將在年內投產。這一系列動作,被外界視為對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的一種回應。
盧偉冰不僅揭示了小米空調的技術實力,還設定了一個雄心勃勃的目標:到2030年,小米空調要在中國市場成為數一數二的品牌,并與全球頂尖品牌一較高下。此言一出,立即引發了業界的廣泛關注。
盧偉冰的這一舉動,再次將小米與格力之間的爭端推向風口浪尖。事實上,這兩家公司的恩怨可以追溯到2013年,當時雷軍與董明珠立下了一個10億元的“賭約”。雷軍表示,如果小米在五年內營業額超過格力,希望董明珠賠自己一元錢;而董明珠則回應稱,如果小米超過格力,她愿意賠10億。
五年后,這場“賭約”以董明珠的勝利告終。格力電器在2018年實現營收1981億元,而小米的營收為1749億元。然而,這并沒有平息兩家公司的爭端,反而成為了雙方交鋒的開端。
近年來,雙方的“隔空對壘”事件頻頻發生。2020年,雷軍再次喊話董明珠,詢問是否要繼續五年“賭約”,但董明珠并未接招。然而,到了2024年,董明珠在格力電器股東大會上公開質疑小米空調的技術實力,并指責小米空調全靠別的廠家做產品。同年12月,董明珠又在一檔訪談節目中稱小米空調因專利侵權賠償格力50萬元,并強調格力擁有十幾萬項專利。
面對董明珠的指責,小米公關部總經理王化迅速回應,連發三條微博否認侵權指控,并強調小米空調沒有專利侵權行為。然而,這場爭端并未因此平息。米家小米電風扇的代工制造商星月電器因專利官司賠付了格力185萬元,格力指責小米產品存在專利侵權問題,小米則極力強調涉事企業與自身的區別。
雙方的爭端在2025年進一步升級。在格力集團“董明珠健康家”品牌開業直播中,董明珠再次諷刺小米是“偷人家的技術、挖人家的人”,并指責小米打扮自己成科技領導者。對此,小米集團的“三大將”迅速回應。盧偉冰表示五年內小米空調將成為國內頂尖產品;單聯瑜回應稱小米中央空調剛發行13天就完成了年內銷售目標的三分之一;王化更是回懟稱時代拋棄人時不會說一聲再見。
雙方的爭端不僅限于空調領域。在董明珠全票當選格力第十三屆董事長后,她又公開點名小米汽車,直言小米汽車存在安全隱患,而格力電車從未發生過火災事故。這一言論再次引發了雙方的激烈交鋒。
盡管爭端不斷,但小米在大家電領域的增長勢頭依然強勁。盧偉冰表示,2024年小米大家電的整體收入增長超過50%,今年還要超過50%。在空調方面,小米集團在中國市場的排名也在逐年提升。為了進一步提升產能和技術實力,小米智能家電工廠一期項目已簽約落戶武漢,將聚焦空調品類,覆蓋家用及中央空調的裝配生產。該工廠將于年內投產,效率之高刷新了“光谷速度”。
歸根結底,小米與格力之間的爭端源于市場格局的變化。小米等新興力量的崛起打破了國內原有的空調市場格局,分走了格力的市場份額。在這場家電內卷的利益之爭中,誰是最后的贏家還未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