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近日發布了前三季度金融數據,揭示了實體經濟在金融支持下的穩步復蘇態勢。數據顯示,前三季度人民幣貸款累計增加16.02萬億元,其中,企(事)業單位中長期貸款增長顯著,達到9.66萬億元。同時,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25.66萬億元,實體經濟獲得的人民幣貸款增加15.39萬億元。
專家指出,盡管面臨高基數效應、金融數據調整及經濟結構轉型等多重挑戰,金融政策依然有力支持了實體經濟的穩定與向好發展。展望未來,隨著新一輪穩增長政策“組合拳”的發力,企業生產經營的景氣度有望進一步提升,為宏觀經濟增長注入更強動力。
貨幣供應方面,9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為309.48萬億元,同比增長6.8%,顯示出貨幣總量增速的趨穩回升。這一增長得益于一攬子增量政策的出臺與市場信心的恢復,尤其是理財資金向存款的回流,以及人民銀行降準措施提供的長期流動性支持。
在信貸結構上,9月末普惠小微貸款、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以及“專精特新”企業貸款增速均高于一般貸款,顯示出金融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不斷增強。隨著政策全面發力,內需顯現企穩跡象,經濟景氣度好轉,將進一步驅動信貸需求的修復。
近期,人民銀行通過降準、降息等一系列重磅金融政策,不僅在總量和結構上加力支持實體經濟發展,而且持續推動綜合融資成本走低。LPR的下降將進一步降低企業和個人的貸款利率,有助于降低經營主體融資成本,激發有效融資需求。
分析人士認為,金融數據反映出信貸及社會融資規模增量增速總體保持在合理區間,表明金融有效滿足了實體經濟的用款需求,有力支持了實體經濟的穩定發展。展望未來,隨著穩增長政策的持續發力,四季度基建和制造業投資有望維持一定強度,房地產銷售也將逐步止跌回穩,進一步推動宏觀經濟增長動能的增強。
在一系列金融政策的支持下,實體經濟正展現出穩步復蘇的態勢。貨幣政策的精準有力,以及降準、降息措施的快速實施,正為市場信心和預期的提振提供有力支持,促進經濟恢復回升。
總的來說,金融政策與財政、就業等政策的協同發力,正在形成疊加效應,有力促進房地產市場的止跌回穩,并為企業生產經營提供更有力的支持。隨著政策的持續落地和效果的顯現,實體經濟有望在新一輪的政策支持下實現更加穩健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