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茶飲行業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各大品牌紛紛尋求突破與變革。據窄門餐眼最新數據,截至10月15日,全國奶茶門店總數已達394392家,然而近一年間,盡管新開店數量達到122080家,凈增長卻為負16843家,意味著超過10萬家奶茶店在過去一年中遺憾退場。這一數據無疑為行業敲響了警鐘。
面對如此形勢,喜茶在其內部信中明確表示,拒絕同質化思維,不追求短期開店速度與數量,堅持為用戶創造差異化的品牌和產品。而古茗則另辟蹊徑,成立了二手設備交易平臺,旨在降低新加盟商的成本,促進新老加盟商之間的交易。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茶飲行業閉店潮的背后,價格戰愈演愈烈是關鍵因素之一。品牌們為了吸引消費者,紛紛推出低價策略,如“周周9.9元”、“9.9元特價團購”等活動,雖然短期內能刺激銷量,但長期卻擠壓了利潤空間,導致行業利潤率下滑。
產品同質化問題也愈發嚴重,從奶蓋茶到輕乳茶,再到抹茶、啵啵等,品牌們紛紛跟風模仿,導致消費者審美疲勞,難以形成品牌忠誠度。同時,隨著健康飲食觀念的普及,消費者對飲品的糖分、咖啡因等含量愈發關注,部分品牌雖推出了詳細列出營養成分的“產品身份證”和“咖啡因紅綠燈”,但仍有許多品牌未能跟上這一趨勢,主打高糖分、高脂肪的奶茶品牌逐漸失去消費者。
加盟模式的快速擴張同樣帶來了諸多問題。為了迅速搶占市場,眾多品牌采用了加盟模式,然而隨著門店數量的激增,管理難度和品質控制問題日益凸顯。一些缺乏經驗和管理能力的加盟商導致門店經營不善,最終選擇關閉,這不僅損害了品牌形象,也加劇了行業的競爭壓力。
面對這一系列挑戰,業內人士建議,茶飲行業需深刻反思和調整。品牌需明確自身定位,在細分市場做到極致,通過差異化策略和品牌特色構建提升市場競爭力。同時,不斷創新產品和服務,滿足消費者日益多樣化的需求,如推出低糖、低脂、健康養生的飲品等。加強品質控制和管理能力,確保門店經營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