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內新能源汽車領域傳來消息,動力電池的壽命問題再度成為焦點。據業內專家透露,當動力電池的容量衰減至初始額定容量的80%以下時,它們便不再適合用于電動汽車,而是需要進行回收處理。
隨著新能源汽車的普及,動力電池的回收問題日益凸顯。據預測,到2030年,動力電池回收市場的規模有望突破千億元大關。面對如此龐大的“退役”電池數量,如何安全、高效地回收利用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目前,動力電池的回收利用主要包括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兩種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國家工信部的規定,自2016年起,乘用車生產企業需對電池、電機等核心部件提供8年或12萬公里的質保。這意味著,8年前上市的新能源汽車將在今年開始面臨電池脫保的問題。第一批新能源汽車車主因此陷入了換車還是換電池的艱難抉擇。
專家指出,純電汽車的平均設計使用年限為15年,然而當前行業內對電池的質保年限普遍僅為8年,這遠未達到物盡其用的程度。這一現狀也對汽車制造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他們思考如何延長電池的使用壽命,提高質保標準。
動力電池作為新能源汽車成本最高的部分,其更換費用自然不菲。有車主反映,自己購買的新能源汽車已經使用了8年半,近期因故障被通知需要拆卸電池進行檢查,檢查費用就高達七八千元。而由于電池老化,維修費用更是高達16萬元,更換新電池則需要22萬元。面對如此高昂的費用,該車主無奈表示,現在這輛Model S的殘值都賣不到16萬元,讓他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
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帶來了動力電池回收的新挑戰,也催生了新的市場需求。如何在保障車主權益的同時,推動動力電池回收產業的健康發展,將是未來一段時間內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