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許多公共場所和居民小區(qū)都安裝了緊急呼叫按鈕。然而,記者近期走訪發(fā)現(xiàn),不少按鈕并不好用,位置隱蔽難找不說,很多一按才知早已失靈。
緊急呼叫,意即當人們碰到突發(fā)狀況,或者生命遭受威脅之時,按下呼叫按鈕以尋求救助。比如老人如廁摔倒、突遇電梯故障等等,均可一鍵呼叫。某種程度講,緊急呼叫按鈕就是關鍵時刻的“救命按鈕”。由此觀之,一些按鈕淪為擺設,浪費公共資源不說,也是拿生命當兒戲。
防備安全隱患,就怕“一失萬無”。一旦遇到緊急情況,“按了沒反應,按了沒人接”,很可能導致求助者失去寶貴的獲救機會。近年來,因電梯緊急呼叫按鈕不靈釀成的悲劇時有報道,尤當引起重視。
部分 “救命按鈕”失靈,也照見了當前緊急救助的短板。究其原因,固然有設備故障、維護不到位、值守力量不足等因素,但安全意識不強導致的管理缺位,也是繞不開的一條。一些地方在設施規(guī)劃與建設過程中應付了事走走過場,未真正考慮緊急呼叫按鈕實際使用的有效性,導致其“出廠即失靈”;有的地方安裝倒是沒啥大問題,卻疏于后期管理維護,以至于設備故障多年也無人察覺……有電梯公司專業(yè)人士告訴記者,電梯緊急呼叫按鈕其實是五方通話系統(tǒng),接通之后便可通過對講器求助。小小按鈕,背后涉及的是生產單位、使用單位以及維護單位等諸多方面。一個環(huán)節(jié)拉胯,緊急救助就“掉鏈子”。唯有各方各司其職、各盡其力,才能最大程度確?!熬让粹o”隨時在線。
城市安全,倚賴日常運行維護水平,考驗緊急情況反應能力。有人曾做過測算,在急救普及上投入1元錢,在風險中就能減少至少4元錢的損失。如何確保緊急呼叫系統(tǒng)能用、好用、管用,不斷調動公眾學習應急知識的熱情與積極性,值得好好思考,也需要更多社會力量參與行動。其中,安監(jiān)部門、物業(yè)等相關方,更要強化主體責任和第一責任人意識,把好監(jiān)管這道關鍵防線,通過動態(tài)排摸和專項檢查等方式,保障應急按鈕等系統(tǒng)有效運行。筑牢公共安全之基,需要每個人添磚加瓦,居民也要強化“時時在線”意識,加強對身邊應急設施的自主檢測,方能避免“用時才知不靈”的尷尬。
“生命第一,安全至上”。各方多上點心、多出點力,夯實的將是整座城市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