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三季報的陸續發布,發債企業的前9個月財務數據逐漸明朗,呈現“幾家歡喜幾家愁”的局面。據統計,截至10月29日,已有287家產業債發債主體披露了2024年三季報,盈利與虧損企業數量分別為247家和40家。
在披露的財報中,建材、鋼鐵等原材料行業表現不佳,天山材料凈利潤同比下滑超74倍,鞍鋼集團也大幅下滑。然而,機構人士認為,隨著短周期財政支出政策的落地,鋼材終端需求將逐步好轉,原材料價格上漲或為企業盈利帶來修復機會。
今年以來,鋼鐵行業發債規模龐大,截至10月29日,共發行了139只產業債,合計規模1720.5億元。其中,河鋼集團存續債券規模最大,達到925億元。
從鞍鋼集團的三季報來看,其總資產雖達4805.94億元,但資產負債率攀升至近三年新高的69.65%,營收和凈利潤均大幅下滑,償債能力惡化。這反映出今年鋼鐵行業整體面臨的巨大壓力。
在二級市場上,鋼鐵債的信用利差持續走闊。9月以來,各評級公開發行債券信用利差全面上升,其中民企產業債中鋼鐵行業利差走闊較為明顯。然而,隨著政策落地和鋼材終端需求的好轉,鋼鐵價格有望迎來修復機會。
分析師們普遍認為,盡管鋼鐵債存在修復機會,但在策略上仍應謹慎,不建議過度下沉。應跟隨行業整體估值波動趨勢,在非尾部主體中選擇具有性價比的主體進行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