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海能達總部的展廳內,一款新型對講機在柔和的燈光下熠熠生輝。其屏幕上,窄帶集群、公網和衛星短消息的標識同時顯現,引人注目。智能終端BU總監馬學林站在展柜旁,輕輕觸碰屏幕,介紹道:“這是我們今年的新品——‘多模融合’對講機,它將引領專網通信的未來,讓信號盲區成為連接高地?!?/p>
馬學林在專網通信領域深耕多年,見證了行業從單一線路向立體網絡的華麗轉身。近日,他就“多網絡融合如何提升行業價值”及“AI如何使專網更智能”等議題,接受了我們的專訪。
談及專網通信步入多網絡融合的新階段,馬學林分享了海能達的破圈之路。他提到,2017年海能達首次實現窄帶無線通信與公網集群通信的深度結合;2019年,通過發布全球首份公專融合白皮書,進一步推動了窄帶集群與寬帶關鍵音視頻通信的融合,奠定了行業標準地位。隨著北斗導航和低軌衛星通信技術的成熟,衛星通信已成為專用通信中不可或缺的一環。2025年上半年,海能達推出了PDC690S/PDC690系列多模智能對講機,實現了傳統窄帶、公網集群與衛星通信的全面高效融合,尤其在偏遠地區和災害場景下,有效彌補了地面網絡的覆蓋不足,為用戶提供更全面的通信保障。
馬學林總結道,這些時間節點標志著海能達從基礎連接到全域覆蓋的技術飛躍。專網的本質始終是可靠,但可靠的內涵已隨需求升級而深化。如今的專網通信,不僅要求基礎連接,更需實現全域覆蓋和精準響應,這正是多網絡融合技術的核心價值。
在專網智能化變革中,如何讓技術真正賦能各行各業?馬學林指出,海能達智能終端BU正以標準化與行業合作為驅動,推動業務智能化轉型。新一代智能終端產品以豐富的標準化軟硬件接口為基礎,與能源、鐵路、電力等行業開展深度合作。這種標準化設計將海能達的產品設計經驗與各行業的平臺能力、軟件資源高效整合,既保留了終端的通用性能,又能快速滿足行業特定需求。
這種模式為企業和行業帶來了雙贏。對企業而言,與行業伙伴的深度協作不僅滿足了細分場景需求,還提升了產品的行業適配性和業務價值;對行業而言,開放合作既推動了通信企業研發更具競爭力的產品,又通過與行業方案商建立長期合作關系,拓展了市場份額,培育了產業生態。
在數字科技浪潮下,專網通信正站在與AI深度融合的關鍵節點。馬學林透露,海能達首次提出“AI專網”概念,從技術智能化、應用場景化、安全可信化、生態開放化四個方面全面擁抱AI。利用平臺和端側AI能力,結合傳感器數據、歷史警情案例和現場音視頻,進行綜合分析研判,實現主動預警和輔助決策,從而大幅提升指揮效率。
馬學林強調,終端側高價值AI應用的落地是AI專網成功的關鍵。PDC690系列產品通過部署輕量版人工智能模型,大幅提升了公共安全防控網絡末梢的戰斗力。這些AI應用如語言翻譯、音視頻深度分析等,配合公專融合通信管道和平臺側的AI能力,實現了無感盤查、圈層布控等功能,大大減輕了一線警員的工作壓力。
在數字經濟與智能時代的交匯點,專網通信已成為行業數字化轉型的基礎設施。海能達將持續以“AI+通信+行業”的融合創新,為公共安全、能源交通等關鍵領域構筑更可靠、更智能的通信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