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電子設備的功能界限逐漸模糊,傳統(tǒng)安全標準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智能電視、筆記本電腦等產品的功能多樣化,使得原本基于設備類型劃分的安全標準IEC 60950-1(針對IT設備)與IEC 60065(針對音視頻設備)出現(xiàn)了大量重疊。這一背景下,國際電工委員會(IEC)于2010年推出了IEC 62368-1標準,標志著電子設備安全標準的一次重大革新。
IEC 62368-1的誕生,源于IEC對TC92與TC74技術委員會的整合,并成立了新的TC108委員會。經過長達八年的研發(fā),這一標準成功構建了一個覆蓋信息技術設備與音視頻設備的統(tǒng)一安全框架。其核心在于引入了基于危險的能量源防護理論(HBSE),將能量源對人體的潛在傷害分為感知無痛級、可逆疼痛級和不可逆?zhèn)墸瑫r建立了“引燃-蔓延”三級模型,從源頭上量化風險。
IEC 62368-1的適用范圍廣泛,涵蓋了幾乎所有額定電壓不超過600V的商用與消費電子設備,包括服務器、路由器、個人電腦、智能音箱、手機、車載信息娛樂系統(tǒng)等。其測試體系圍繞七大安全維度展開,對絕緣材料、防火性能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例如,在電引起的傷害測試中,絕緣材料需能承受高危險能量的嚴格驗證;防火測試則要求功率源在單一故障條件下仍能阻斷火勢蔓延。
在技術層面,IEC 62368-1標準對電子設備的組件要求更為嚴苛。對于紐扣電池,直徑小于32mm的電池倉需通過六項機械試驗,以防止兒童誤吞。電容器在斷開連接后,殘余電壓需在2秒內降至安全級別。防火外殼的阻燃等級也得到了提升,鋰電池產品外殼更是強制滿足最高要求。智能防護邏輯的引入,如鋰電池管理中的雙重保護機制,以及能量分級隔離技術的應用,進一步提升了設備的安全性。
隨著IEC 62368-1標準的不斷迭代,全球合規(guī)體系也在重構中。歐盟已經規(guī)定了新舊標準的過渡期限,要求自2024年7月6日起,所有電子設備必須滿足第三版IEC 62368-1標準的要求,新增了PoE供電、無線充電等測試項目。新興市場也在加速跟進,如印尼已經頒布法令,要求自2025年6月2日起,所有音視頻設備必須符合SNI IEC 62368-1:2014標準。
IEC 62368-1標準的推廣,不僅推動了電子設備安全標準的升級,更引領了安全設計理念的轉變。從被動防御危險轉向主動管理能量,這一標準為新技術的安全應用預留了彈性空間。例如,在無線能量傳輸領域,標準新增了對電磁耦合式充電器的空間輻射與熱失控測試;在可穿戴設備領域,針對皮膚接觸溫度設定了動態(tài)限值,平衡了舒適性與安全性。
對于企業(yè)而言,提前布局第三版IEC 62368-1標準的認證,將安全設計融入研發(fā)全周期,不僅是滿足市場準入門檻的必要條件,更是提升技術競爭力的關鍵所在。在電子設備日益融合、功能多樣化的今天,IEC 62368-1標準為企業(yè)提供了一套基于能量傳遞本質的底層防護邏輯,助力企業(yè)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