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利制藥近日陷入了重大違法強制退市的危機中,因其被查明存在虛增利潤的行為。
據悉,普利制藥在2024年7月7日已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經過數月的調查,中國證監會已查明普利制藥2021年和2022年的年度報告存在虛假記載。具體而言,這兩年中,普利制藥虛假記載的營業收入合計達到了10.31億元,占這兩年披露的年度營業收入合計金額的31.08%;同時,虛假記載的利潤總額更是高達6.95億元,占這兩年披露的年度利潤總額合計金額的76.72%。
這一嚴重的財務造假行為,使得普利制藥可能觸及《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2024年修訂)》中關于重大違法強制退市的相關規定。根據規定,若公司披露的利潤總額連續兩年均存在虛假記載,且虛假記載的利潤總額金額合計達到5億元以上,同時超過這兩年披露的年度利潤總額合計金額的50%,那么其股票就可能被實施重大違法強制退市。
普利制藥在1月5日發布公告,宣布其股票將于1月6日停牌一天,1月7日復牌。同時,自1月7日開市起,其股票將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股票簡稱也將由“普利制藥”變更為“*ST普利”。這一公告無疑給市場和投資者帶來了巨大的震動。
針對此事,經濟觀察網嘗試聯系普利制藥的董秘辦公室,但并未得到回應。普利制藥的一名員工表示,在此次公告發布前,公司并未開會傳達過相關信息,基層員工是看到公告后才得知這一消息的。他同時表示,直到上周,公司的運營和相關業務都還在正常開展,但不清楚被處罰會對公司產生什么后續影響。
普利制藥成立于1992年,業務范圍包括仿制藥、創新藥、CDMO(研發生產外包)和CMO(合同加工外包)等。其營銷網絡覆蓋全國上千家醫院及多家基層醫療機構,擁有千余家經銷商和配送商。其中,仿制藥的生產和銷售是普利制藥最重要的業務,其擁有18個通過一致性評價的仿制藥品種,其中5個為首家過評,還有17個產品在美國上市。
然而,就是這樣一家在業界頗具影響力的公司,卻因財務造假而面臨退市的風險。普利制藥在公告中承認,其通過虛構成品藥和原料藥銷售業務、開展貿易業務按總額法核算的方式,虛增了收入和利潤。中國證監會對此作出了嚴厲的處罰決定,對普利制藥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并處以1000萬元罰款;同時對相關責任人范敏華、羅佟凝等人也給予了警告和罰款,并采取了市場禁入措施。
普利制藥表示,目前其尚未收到就上述立案調查事項的正式處罰決定。如根據正式的行政處罰決定書結論,公司觸及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情形,其股票將被終止上市。普利制藥將全力配合中國證監會的相關工作,并立即開展合規自查,以期盡快解決這一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