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內原創新藥領域的佼佼者微芯生物(股票代碼:688321.SH)再次宣布了融資計劃,引發市場廣泛關注。
11月20日晚間,微芯生物正式發布了2024年度定向增發預案,計劃募集高達9.6億元的資金。這將是繼2019年成功IPO募資及2021年發行可轉債之后的又一次重要融資行動。
根據預案內容,此次募集的資金將主要用于兩大方面:其中7.1億元將投入“創新藥研發項目”,旨在進一步推動公司在原創新藥領域的研發進展;剩余的2.5億元則用于補充公司的流動資金,這一比例占到了募資總額的26.04%。
回顧微芯生物過往的融資歷程,其在IPO時計劃募集的8.04億元中,有1.6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占比接近20%;而在發行可轉債時,5億元的募集計劃中也有1.2億元用于同樣目的,占比達到24%。這些數據表明,微芯生物在注重研發的同時,也十分重視現金流的穩定。
然而,作為一家以研發原創新藥為主要方向的biotech企業,微芯生物在研發方面的投入一直居高不下。數據顯示,2021年至2023年,公司分別實現營收4.30億元、5.30億元和5.24億元,而研發投入則分別為2.34億元、2.88億元和4.05億元,占營收比重逐年攀升,至2023年已達到77.30%。2024年前三季度,研發投入占比仍超過51%。
盡管如此,微芯生物的研發成果也頗為豐碩。公司已成功開發出全球首創且同類最優的原創新藥西達本胺和西格列他鈉,這兩個產品共有5個適應癥獲批上市。其中,西達本胺在治療復發或難治的外周T細胞淋巴瘤、激素受體陽性晚期乳腺癌以及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而西格列他鈉則在治療2型糖尿病方面展現出了良好的應用前景。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西達本胺的毛利率一直保持在較高水平,但西格列他鈉的盈利能力卻相對較弱。這主要與其納入國家醫保目錄后的降價幅度較大有關。數據顯示,西格列他鈉在2023年被納入醫保目錄時,降價幅度達到了68.15%,這也直接導致了其產品收入利潤未達預期。
面對這一挑戰,微芯生物并未停下腳步。為了豐富產品線并提升整體盈利能力,公司目前正在推進至少17個適應癥的研發管線,其中部分已進入臨床III期。同時,公司還擁有超過10個處于臨床前階段的小分子產品。
此次定增計劃中的創新藥研發項目將主要圍繞西達本胺和西格列他鈉的在研適應癥展開,包括多項III期臨床試驗。這些項目的成功實施將有助于微芯生物進一步鞏固其在原創新藥領域的領先地位,并為公司的未來發展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