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的智能手機市場中,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趨勢正在顯現:盡管核心性能如處理器速度、攝像頭質量、電池續航和屏幕分辨率等方面取得了顯著進步,但一些周邊配置,尤其是充電協議的混亂狀況,卻讓用戶感到愈發不滿。
近年來,手機充電協議的復雜性似乎有增無減,盡管曾有傳聞稱各大廠商將加入統一充電聯盟以標準化充電過程,但實際情況卻遠非如此。充電聯盟似乎形同虛設,很少有廠商真正重視并付諸實踐。即便有個別廠商曾嘗試推出兼容性較強的手機和充電設備,如今也幾乎銷聲匿跡。
這一現象的根源何在?為何一個簡單的充電協議如此難以統一?以OPPO最近推出的一款磁吸編織數據線為例,該數據線既方便收納,又支持100W的VOOC閃充和PD快充。然而,令人困惑的是,目前OPPO所有支持高功率快充的手機都只能使用自家的專屬充電頭,而這些充電頭的接口無一例外都是USB-A,而這款數據線卻是雙USB-C接口。這一矛盾無疑凸顯了手機充電市場的混亂現狀。
不僅如此,用戶在實際使用過程中也頻繁遭遇充電協議不兼容的困擾。例如,有用戶購買了一款支持100W有線快充的華為手機,但額外購買的140W充電頭卻無法提供相匹配的充電速度,甚至遠低于原裝充電頭。經詢問客服得知,該充電頭所標注的140W是指140W PD充電,而非華為自家的快充協議。類似的情況在OPPO、小米、vivo等品牌中也普遍存在,而蘋果反而因其良好的充電兼容性而備受贊譽。
這種充電協議的混亂不僅降低了用戶體驗,還增加了用戶的選購和使用成本。用戶在購買新手機時,除了考慮價格、性能、手感和拍照等因素外,還需要花費時間研究晦澀難懂的充電協議。在使用過程中,用戶還需為不同的設備準備相應的充電器和充電線,這無疑增加了用戶的負擔。
實際上,手機廠商們也曾試圖解決這一問題。早在2021年,手機廠商聯合工信部成立了UFCS充電聯盟,旨在解決私有協議導致的充電不兼容問題。然而,盡管vivo和華為等廠商曾推出兼容UFCS協議的手機和充電頭,但這一協議似乎并未得到廣泛關注和采納。UFCS協議本身存在的問題,如功率限制和協議不友好等,也限制了其推廣和應用。
盡管如此,仍有一些廠商在積極嘗試提高充電兼容性。例如,vivo通過OTA方式讓旗下部分手機支持100W的PPS充電協議,使得用戶可以使用支持PPS協議的第三方充電頭和數據線進行滿血快充。小米則開放了“澎湃秒充”協議,允許第三方充電廠商接入。這些舉措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充電協議不兼容的問題。
對于用戶而言,選擇一款既能滿足各品牌手機快充需求,又能給電腦、游戲機、相機等電子設備供電的充電頭顯得尤為重要。然而,這并非易事,因為除了取決于第三方配件的實力外,還需看設備本身的充電協議兼容性。目前市面上對充電協議兼容最好的品牌之一是vivo,其100W PPS協議和UFCS融合快充協議的組合為用戶提供了更多選擇。而小米、華為、OPPO和榮耀等品牌則相對較為封閉,用戶幾乎無法找到滿意的第三方替代品。
為了應對這一挑戰,一些第三方品牌充電器應運而生。例如,ANKER推出的140W屏顯充電器和Zolo能量艙移動電源等產品,在多設備供電方面表現出色。這些充電器不僅提供了多個接口和功率選擇,還通過創新設計提升了用戶體驗。同時,倍思等品牌也在積極推出兼容性更強的桌面充電器等產品,以滿足用戶的多樣化需求。
盡管手機充電協議的混亂現狀令人堪憂,但仍有廠商在積極嘗試提高充電兼容性。對于用戶而言,選擇一款合適的第三方充電器或許能夠暫時緩解這一問題。然而,長遠來看,各廠商仍需加強合作與開放,共同推動充電協議的統一與標準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