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汽車行業公布了其2024年度的經濟成績單。數據顯示,在過去的一年里,該行業的總收入攀升至106470億元,與上一年度相比,實現了4%的正增長。然而,這一增長并非毫無代價,同期成本也上升了5%,達到了93301億元的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收入和成本均有所上升,但汽車行業的利潤卻遭遇了8%的同比下滑,最終定格在4623億元。更令人擔憂的是,行業的利潤率僅為4.3%,遠低于下游工業企業6%的平均水平,凸顯出汽車行業面臨的盈利挑戰。
具體到2024年的最后一個月,即12月份,汽車行業的表現同樣不容樂觀。當月,行業收入達到11909億元,同比增長13%,但成本的增長更為迅猛,達到了15%,總額為10352億元。這一成本增速超過了收入增速,導致當月利潤同比下降了13.5%,僅為491億元,利潤率更是降至4.1%的低點。
在行業整體利潤下滑的背景下,鋰離子電池制造行業卻成為了一抹亮色。據統計,該行業在2024年實現了48.5%的利潤增長,這反映出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中的電池環節具有較高的盈利能力。然而,這一增長并未能帶動整個汽車行業的復蘇,反而映襯出大部分汽車企業盈利狀況的嚴峻。
業內專家分析指出,盡管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利潤仍處于下降通道,但隨著政策效應的逐漸顯現,工業企業的利潤降幅已經有所收窄,效益狀況呈現出改善的態勢。然而,國內有效需求的不足以及國際環境的復雜多變仍然是企業效益持續改善的主要制約因素。特別是在汽車行業,燃油車市場的萎縮和新能源車市場的虧損問題交織在一起,給整個行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