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狗挑戰泰山爆火的背后
四足機器人發展處境或“有點尷尬”
正在泰山進行測試的機器狗。圖據新華社客戶端
10月19日,泰山盤道上出現了一道獨特的爬山身影——身負重物和清運垃圾的機器狗,引發網民關注,讓發展數年的四足仿生機器人再度進入大眾視線。
近日,華西都市報、記者在調研中發現,機器狗在國內工業領域的應用已頗有成效,部分消費級產品售價已降至萬元以內,但行業仍未實現大規模商業化落地卻是不爭的事實,應用場景仍需拓寬。
“有點尷尬。”一名行業人士這樣描述機器狗目前的處境:前有機械臂已在制造工廠大顯身手,后有人形機器人成為資本和企業追捧的“新星”,機器狗正努力在“夾縫中”前行。
挑戰泰山的機器狗 背后公司占據超60%市場份額
通過網上流傳的視頻可以看到,一群機器狗正背著物資在泰山盤道上奮力攀爬,這些機器狗馱著沉重的物資,卻絲毫沒有顯露出吃力的模樣,仿佛是一支訓練有素的“科技駝隊”。
據介紹,這是泰山文旅集團物業公司聯合杭州宇樹科技公司(以下簡稱宇樹科技)在泰山景區進行的機器狗垃圾清運測試活動。
“這是工業級產品B2四足機器人第一次進行泰山路況測試,該產品于2023年11月發布。”宇樹科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攀登過程中,B2四足機器人在崎嶇陡峭的石階上,尤其是十八盤等險峻路段,需要進行平衡和適應,其內置深度相機實時監測環境,自動調整步伐和方向,確保了每一步的安全和穩健。此次成功登頂,為未來在救援、勘探、物流等領域的應用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數據支持。
作為一家明星企業,今年以來宇樹科技已獲得數十億元融資,還推出了售價9.9萬元起的人形機器人,進一步證實了資本對于機器人行業發展前景的看好。根據高工產業研究院(GGII)從銷量口徑調研統計,宇樹科技占據了中國四足機器人60%以上的市場份額。
被雙面“夾擊”機器狗“上不去”也“下不來”
盡管國內四足機器人起步較晚,但近三四年內,以宇樹科技為代表的機器人公司迅速發展,包括德魯動力、云深處科技、優必選、五八科技等在內的公司,都爭先推出了先進的機器狗產品。
“對比消費級機器狗,工業級的制造材料要求更高,比如要耐高溫、低溫、防水等,高性能的硬件昂貴,如果不實現量產,成本則居高不下,有些工業級機器狗售價會超過50萬元。”四川具身人形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目前全國只有少數幾家公司擁有自己的產線。
五八科技相關負責人認為,目前階段的量產在某種意義上是個偽命題。“如果沒有好的應用場景,廠家是不會在量產上花功夫的,因為量產需要做模具,開模成本動輒幾十萬元上百萬元。”該負責人說。
可以看到,國內四足機器人技術發展已到了新階段,但多數還在特殊場景試用中,大規模商業化落地還未實現,沒有更多的需求和應用場景成為目前的核心問題。
另一名行業人士認為,機器狗目前的處境有點“尷尬”。他說:“現在做人形機器人的企業比做機器狗的多,雖然人形機器人沒有到應用階段,但更多的熱度、精力和資金都在人形機器人上。工業機器人已經很成熟地運用在汽車制造和物流等領域。因此,目前來看,機器狗有點上不去也下不來。”
擁有獨特優勢 應用場景還需進一步拓寬
根據GGII最新發布的研究報告,2023年中國四足機器人市場銷量約1.8萬臺,同比增長76.92%;市場規模4.68億元,同比增長42.68%。
雖然四足機器人發展面臨挑戰,但在未來產業的競速中,四足機器人仍是重點行業之一,全國各地都在搶占發展先機。記者看到,包括北京、深圳、上海等一線城市,成都、重慶、常州、綿陽等二三線城市都陸續建起了機器人產業園。
四川省人工智能行業協會副會長、四川省智能服務機器人工程中心主任彭倍表示,國內四足機器人的技術進步非常快,已經縮小了與國外的差距。目前各地都在積極開拓應用,企業也需要占領更多的數據場景,布局產業鏈上下游。
“機器狗登泰山就是一次場景測試,需要這樣的熱度。參與的人越多,成本就會越來越低,行業才會越做越大。”五八科技相關負責人提到,四足機器人有其他機器人比不了的優勢,在某些層面上比人形機器人更加穩定和靈活,如果把應用上的一些缺陷解決好、場景打磨好,未來四足機器人會更快地商業化落地。
華西都市報-記者朱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