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關于個人養老金賬戶被銀行“暗中開通”的現象引發了廣泛關注。針對這一問題,陜西省金融監管局率先采取行動,于1月27日正式發布了一份重要通知。
據悉,這份名為《關于進一步規范銀行機構個人養老金賬戶開立事項的通知》的文件,旨在進一步規范銀行機構在個人養老金賬戶開立方面的行為,確保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得到充分保護。陜西金融監管局強調,此舉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于多層次、多支柱的養老保障體系建設。
通知中明確指出,銀行機構應嚴格遵守賬戶管理規定,堅守合規操作的底線。各銀行機構需遵守相關監管規定,確保個人賬戶實名制得到嚴格落實,同時充分尊重消費者的知情權和自主選擇權。銀行機構還需加強消費者個人信息的保護,確保信息安全。
據一位國有大行的柜臺工作人員透露,當前銀行基層員工面臨著巨大的考核壓力,其中養老金賬戶的開設數量也被納入考核指標。這導致員工在辦理業務時,頻繁詢問客戶是否已開設養老金賬戶,并推薦辦理,給工作人員帶來了不小的壓力。
陜西金融監管局的此次發文,無疑是對近期多地曝出的個人養老金賬戶被“偷偷開通”事件的直接回應。例如,西安居民郝予安就曾公開投訴工商銀行未經其同意,擅自為其所在小區的居民開通了個人養老金賬戶。郝予安表示,其所在社區曾收集近萬名居民的個人信息,而此次被批量開通賬戶的涉及多位居民。經過法律程序,郝予安最終獲得了一定的經濟賠償,但他仍在就此事向陜西金融監管局進行投訴。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陜西金融監管局的這一舉措外,近期還有其他地方監管部門也發出了關于養老金賬戶詐騙的風險提示。例如,河北金融監管局就曾公開發布警示,提醒消費者警惕不法分子利用個人養老金賬戶的特殊性質進行詐騙。河北金融監管局建議消費者在選擇開通個人養老金賬戶時,應選擇正規金融機構,并防范個人信息泄露;同時,要警惕不法分子以賬戶存在問題或高額回報為誘餌實施詐騙;在選擇投資產品時,也應充分了解產品的風險收益特征,謹慎投資。
這一系列事件和舉措表明,個人養老金賬戶的安全性和合規性已成為當前金融監管的重要議題。未來,隨著養老保障體系的不斷完善和金融監管力度的加強,消費者的權益將得到更有效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