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我國地方債發行市場迎來了一個高潮,這一趨勢是在各地紛紛公布再融資專項債發行計劃以置換隱性債務的背景下展開的。眾多機構已提前布局,積極配置利率債,市場出現了明顯的“搶跑”現象。
據統計,本周(11月25日至11月29日)全國各地將發行共計9412.53億元的地方債,共計63只。這一發行規模刷新了歷史記錄,遠超以往任何一周。光大證券的首席固收分析師張旭對此進行了詳細統計,并確認了這一數據的準確性。
11月25日,作為本周地方債發行的“前哨戰”,青海、浙江、寧波三地率先發行了1249億元的地方債。其中,青海省發行的4期地方債投標倍數均超過了21倍,10年期利率維持在2.24%左右。浙江省發行的12期地方債投標倍數也均超過13倍,包含多期超長債,10年期利率為2.14%,30年期利率為2.34%。寧波發行的一只15年期地方債中標利率為2.26%,全場投標倍數高達15.27倍。
華西證券宏觀固收團隊分析指出,25日的一級發行結果顯示,所有地方債的發行票面利率均緊貼投標下限,且全場倍數、邊際倍數均未出現異常,這表明當前一級承銷機構具有較強的承接意愿和能力。
債市知名公眾號“紅軍債市筆記”的主理人毛鴻軍認為,由于市場普遍預期本周地方債供給量將達到最大值,許多機構提前布局,希望在收益率上行時進場配置。然而,實際情況是收益率并未上行,機構已經提前進場配置,導致二級市場利率債長端收益率也出現了搶跑行情。
具體來看,11月25日,10年期和30年期國債活躍券收益率分別下行1.5BP和2.7BP至2.06%和2.24%,10年期國債收益率距離9月23日的低點僅剩2BP的下行空間。而今天上午,國債活躍券利率則呈現出窄幅震蕩的態勢。
從發行節奏來看,25日的地方債供給僅僅是本周“史上最大周度發行規模”的序幕。接下來幾天,地方債的發行規模將逐漸增大,其中11月26日至29日的預計發行規模分別為1780億元、148億元、2607億元和3629億元。這表明供給壓力明顯后置。
華西證券宏觀固收團隊認為,在未來的幾個交易日內,債市將迎來金融資源相對較弱地區的地方債集中發行,這可能導致“發飛”現象的概率有所提升。如果一級發行情況不佳,二級定價可能會迅速作出反應。因此,26日、28日和29日的發行結果將具有更強的參考意義。如果市場出現調整,將是補倉的良機。
張旭的進一步統計顯示,本周江蘇、湖南、浙江、山東等地的地方債發行規模位居前列,均超過了1000億元。從期限結構來看,超長期地方債的占比仍然較高,10年期以上的規模占到了62%。
國盛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楊業偉也指出,地方債在短期內密集發行將對資金面和銀行的承接能力產生影響,可能導致地方債“發飛”或利率調整。然而,從歷史經驗來看,在供給沖擊結束后,地方債的一二級利差通常會明顯收窄。因此,對于負債端穩定的機構來說,可以關注短期調整帶來的配置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