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公募基金行業迎來了一項重大變革,多家知名基金管理人宣布對其旗下大型寬基ETF進行費率下調,此舉旨在積極響應政策號召,推動ETF市場的健康發展。
事情的起因可以追溯到11月19日,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在第三屆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上發表講話,他強調要加快推進投資端改革,并特別提到要穩步推進公募基金行業費率改革,大力發展權益類基金,特別是指數化投資。
緊接著,就在同一天晚間,華夏、華泰柏瑞、易方達、嘉實、南方、華安等六家基金管理人迅速行動,紛紛發布官方公告,宣布將旗下大型寬基ETF的管理費率統一調降至0.15%,托管費率統一調降至0.05%。這一舉措無疑是對吳清主席講話精神的直接響應。
據了解,此次費率下調涉及的ETF產品覆蓋了滬深300、上證50、中證500、中證1000、科創板50等核心寬基指數。其中,華泰柏瑞滬深300ETF的規模更是接近4000億元,相關股票ETF的總規模超過1.3萬億元。按當前規模測算,這次費率調整每年可為投資者節省約50億元的持有成本。
業內人士指出,這次大型寬基ETF的費率下調,是公募基金行業落實新“國九條”及相關政策要求的重要舉措,也是行業踐行投資者利益優先原則的具體體現。它不僅有助于降低投資者的成本,吸引中長期資金入市,還能鼓勵長期投資理念的形成,推動ETF市場的長期健康發展。
同時,這次費率下調也有望帶動全市場寬基ETF的費率水平陸續下調,從而更好地惠及廣大基金投資者。事實上,自2024年以來,已有多只股票ETF產品的管理費率和托管費率分別降至0.15%和0.05%,但此前這些降費產品的規模相對較小,一般不超過100億元。
對于此次費率下調的原因,平安基金指數投資負責人錢晶表示,一方面源于監管層面近年來提倡降低金融服務成本,基金公司積極響應政策導向;另一方面,投資者對成本越來越敏感,尤其是在市場波動較大或回報率不高的情況下,低費率產品更具吸引力。隨著市場競爭加劇和產品同質化現象加劇,基金公司也希望通過降費來吸引投資者。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此次費率下調的ETF產品規模龐大,但ETF業務仍面臨技術系統、人才隊伍、市場營銷等剛性成本投入。因此,有業內人士認為,當前討論股票ETF全面降費還為時過早。不過,從帶動效應來看,預計全市場寬基ETF的費率水平將陸續下調。
面對行業新一輪降費舉措,基金公司需要更好地修煉內功,提升ETF業務的綜合競爭力。晨星(中國)基金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李一鳴認為,基金公司應對費率競爭的最好辦法就是提升基金長期業績和投資者服務能力。同時,基金公司還可以拓展新興產品,如主題ETF和行業ETF,以滿足不同投資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