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塞羅那舉辦的MWC(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一直以來都是國產品牌拓展海外市場的重要舞臺。每年的三月,這里都會匯聚眾多國內科技巨頭,展示他們的最新成果。
去年的MWC上,生成式AI的火爆表現無疑成為了全場焦點,吸引了無數目光。今年,盡管AI依然是一個重要看點,但國產手機廠商的出海策略卻發生了顯著變化。
小米、努比亞、realme等廠商在今年的MWC上推出了多款面向海外的新產品。小米不僅展示了手機、智能家居等新品,還公布了汽車業務的出海時間表。而華為和魅族等廠商,在闊別海外手機市場多年后,也重新踏上了征程。
小米集團合伙人、總裁盧偉冰在會上表示,小米海外市場收入在2024年前三季度達到了1161億元,同比增長約30%,占同期總營收的45.2%。海外市場已成為小米的重要增長引擎。他透露,小米的目標是到2026年或2027年,實現手機銷量2億臺。屆時,全球市場將形成明顯的銷量梯隊,小米有望與蘋果、三星共同躋身2億銷量陣營。
在銷量之外,小米還試圖在高端市場占據一席之地。盧偉冰表示,小米15 Ultra在歐洲的起售價高于蘋果iPhone 16 Pro Max,這背后體現了小米的技術信心和底氣。小米15 Ultra的市場成績也初步證明了這一策略的有效性,該機型在海外市場的預售量實現了超過100%的同比增長。
盧偉冰還透露,小米汽車業務的目標是在國內市場站穩腳跟后,于2027年正式出海。為了支撐2億手機銷量目標和汽車業務的出海,小米計劃在海外建立1萬家小米之家,打造全球性的經銷體系。
華為方面,雖然過去幾年在海外手機市場面臨了嚴峻挑戰,但隨著Mate60系列的發布和麒麟芯片的回歸,華為已經重新站穩腳跟,并開始加速重返海外市場。在今年的MWC上,華為帶來了Mate70系列、Mate XT等多款新品,展示了其強大的研發實力和市場競爭力。
不過,華為重返海外市場仍面臨不少挑戰,如無法預裝谷歌“全家桶”等應用。華為Mate70系列的產能問題也對其市場推廣造成了一定影響。盡管如此,華為依然憑借其強大的品牌影響力和市場地位,在全球市場上展現出強勁的競爭力。
魅族則是在被吉利集團旗下的星紀時代收購后,才開始重新啟動出海計劃。在今年的MWC上,魅族推出了Note 22、mblu 22等多款新手機和StarV智能眼鏡系列,展示了其基于Flyme AIOS的智能眼鏡、智能手機和智能汽車場景三大核心板塊以及跨設備協同能力。
星紀魅族表示,全球化和“All in AI”戰略是其核心戰略,未來五年將加大在海外市場的投入力度,加速拓展海外市場。榮耀也在MWC期間發布了阿爾法戰略,宣布將從智能手機制造商向全球領先的AI終端生態公司轉型,并投入超過100億美元構建AI終端生態。
這些國產手機廠商的出海策略不僅體現了他們在技術和產品上的不斷創新和突破,也展示了他們在全球化道路上的堅定步伐和決心。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品牌走向世界舞臺,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會有更多世界級品牌誕生在中國這片熱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