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清華大學智能產業研究院(AIR)院長張亞勤院士接受了媒體專訪,深入探討了自動駕駛、具身智能及機器人技術的最新進展與未來藍圖。作為前百度公司總裁,張亞勤以其深厚的行業洞察力,為我們描繪了一幅人工智能發展的壯闊畫卷。
訪談中,張亞勤首先聚焦于自動駕駛領域,詳細闡述了L2+與L4兩種技術路線的現狀與前景。他指出,大模型技術的崛起正顯著增強系統的泛化能力,為端到端解決方案的實現提供了強大動力。同時,他也展望了自動駕駛技術在未來交通體系中的核心作用。
談及具身智能與機器人技術,張亞勤表示,家庭、工業及社會機器人在應用場景上存在著顯著差異,這些差異正驅動著機器人技術的多元化發展。他進一步預測,人形機器人將在未來十年內達到物理智能的高級階段,成為人工智能領域的一大里程碑。
在展望人工智能的終極形態時,張亞勤提出了一個引人深思的觀點:人工智能將沿著“信息智能—物理智能—生物智能”的路徑逐步演進,最終實現通用人工智能(AGI)。他預計,信息智能層面的AGI將在五年內達成,物理智能則需要分階段實現,而生物智能的突破則需耗時十五至二十年。
張亞勤強調,這一進程將深刻改變人類社會的面貌。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突破,人類大腦的功能將得到前所未有的拓展,壽命也將大幅度延長。他甚至大膽預測,未來可能會出現一個全新的物種,這個物種在智慧上遠超當前人類,但仍將受到人類意識的支配。
為了佐證這一觀點,張亞勤引用了人類歷史的發展作為例證。他指出,三萬年前的人類還處于猿人階段,使用著極為原始的工具。而今天,我們已擁有了手機、電腦和互聯網等高科技產品。他預測,再過一百年,后人看待我們今天的科技產品,或許就如同我們看待三萬年前的火與石器一樣落后。更重要的是,這種科技進步的速度正在不斷加快。
因此,張亞勤堅信,在未來的三十年至一百年間,一個比當前人類更加聰慧的新物種將會出現。盡管這一物種在智慧上遠超人類,但它仍將處于人類的掌控之下,受人類意識的支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