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歐陽宏宇
從手寫處方簽到電子病歷,再到人工智能技術被應用于醫療診斷、制藥工程,AI大模型還能在患者管理中發揮哪些作用?
“醫療大模型技術的應用落地是衡量其價值的關鍵,需要回歸醫療本質,提升醫療服務的質量和效率。”10月22日,訊飛醫療患者服務與診后管理產品線總監喬沈波在成都舉行的AI臨床應用改革創新學術研討會上表示,AI技術在解決醫療資源緊張、提升看診效率與質量、滿足患者個性化服務需求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
當AI大模型向各場景的落地,越來越多的醫院將人工智能作為構建其新發展格局、構筑競爭新優勢的重要引擎。在AI技術接入醫院診斷系統、智能影像分析系統后,醫院又該如何進一步探索智慧醫療高質量發展路徑,提升醫療服務效率與質量。
在喬沈波看來,醫療大模型技術的應用落地是衡量其價值的關鍵,需要回歸醫療本質,提升醫療服務的質量和效率。“目前的一種解決方案是,以人機協同的全程患者管理平臺為核心,解決出院患者診后服務缺失的問題。”
病人躺在病房里,向護士站發出呼叫信號是醫院里最常見的患者管理場景,喬沈波以訊飛星火醫療大模型的患者管理平臺為例談到,比如借助外呼機器人模仿專科醫生進行診后隨訪。“這樣做可以智能督促患者按醫囑用藥、復診,識別患者異常情況并及時通知醫生關注;平臺還可以輔助醫生及時、高效地回應患者咨詢。”
安撫患者情緒也是醫務工作者的重要工作。“借助醫療大模型,機器人也能夠非診療類問題直接回復患者,診療類問題通過多輪交互能力對患者預問診后,利用大模型知識問答能力生成推薦回復,供醫生參考。”喬沈波說。
據介紹,醫生確認后發送給患者,患者問題整體解答率超95%。喬沈波表示,在保障患者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了醫生回復效率,確保了患者康復過程中的連續性和個性化需求得到滿足。
隨著大模型技術的不斷突破和醫療行業數智化的持續深化,醫療行業正邁向一個更加智能化、互聯互通的未來。喬沈波呼吁,越來越多的人工智能產業鏈龍頭企業攜手合作伙伴,以技術創新為引擎,不斷推動數字化、智能化技術與醫療產業的深度融合,為實現“病者有其醫”的愿景貢獻智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