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5G與人工智能(AI)正攜手開辟“人智共創”的新紀元,為創新生產力注入強勁動力。這一趨勢在近期于上海舉辦的2025年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得到了生動展現。
大會現場,一系列令人矚目的技術突破和創新解決方案紛紛亮相。空中出租車、無人機、人形機器人以及自動駕駛仿真模擬系統等前沿科技,不僅令人大開眼界,更預示著未來智能互聯生活的無限可能。其中,智元機器人攜其遠征A2、精靈G1、靈犀X2等多款智能機器人,以及針對運營商展廳、營業廳、機房等特定場景的智能化解決方案驚艷登場,為通信行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器人服務新體驗。
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GSMA)會長白德偉高度評價了中國在5G和AI領域的卓越成就,他指出,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5G市場,在人工智能與開放應用程序編程接口的發展上走在世界前列,這得益于運營商與開發者之間的緊密合作。中國鐵塔董事長張志勇也分享了公司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顯著成果,截至今年3月,中國鐵塔已累計承建560多萬個基站建設項目,室內信號覆蓋面積超過173億平方米,為數字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張志勇進一步透露,中國鐵塔正致力于推進“一塔多用”,將傳統通信塔升級為集通信、數字、數據功能于一體的新型基礎設施,以滿足數字經濟發展的多元化需求。這一戰略轉型不僅體現了中國鐵塔的創新精神,更為行業樹立了新的標桿。
在5G、AI與物聯網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智能互聯的新紀元正加速到來。中國移動董事長楊杰預測,未來“硅基智能”將與“碳基生命”深度融合,形成“碳硅協同”的群體智能網絡。為此,信息通信業需以“AI+”為戰略支點,從技術、生態、治理三個層面推動行業發展。聯想集團執行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劉軍則強調,人工智能正從“輔助工具”轉變為“核心生產力”,推動人類社會邁入“人智共創”的新時代。
與此同時,物聯網的發展也呈現出新的趨勢。北京國電高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呂強表示,傳統地面物聯網面臨覆蓋瓶頸問題,而低軌衛星物聯網將成為未來發展方向。目前,該公司自主建設的低軌衛星物聯網星座——“天啟星座”已在多個行業領域開展應用,為傳統電子消費品的升級與轉型提供了有力支持。
業內人士指出,在5G向5G-A演進的關鍵時期,高性能可編程網絡是釋放5G價值的關鍵所在,也是支撐AI、云計算等先進技術應用的基石。愛立信亞太區前沿技術總監Christopher Price表示,AI賦能正在推動網絡革新和行業變革,而生成式人工智能、大語言模型和邊緣計算的迅速崛起,則對網絡基礎設施提出了更高要求。為此,愛立信正在設計更高效的架構,以支持大規模AI處理和實時數據傳輸。
紫光展銳推出了端側AI平臺化解決方案,以適應快速迭代的AI技術和海量差異化的場景應用需求。華為副董事長、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則強調,電信運營商需要洞察變化,抓住成長型需求,以推動行業持續發展。例如,通過FTTR聯接個體工商戶,抓住智能化發展機遇,為行業增長注入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