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電影《哪吒2》的票房勢如破竹,但影視股的投資熱度卻悄然降溫。這部動畫電影的成功,雖然一度帶動了相關影視公司股價的飆升,但隨后市場卻出現了顯著的調整。
光線傳媒,作為《哪吒2》的主要出品方,其股價在春節期間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暴漲。從不足10元每股一躍升至34.73元每股,漲幅超過300%,市值也隨之突破千億大關。然而,這一狂歡并未持續太久,光線傳媒的股價在高位出現了劇烈震蕩,短短幾日內市值蒸發了超過200億元。
這一變化不僅反映了市場對影視行業估值邏輯的重新審視,也揭示了部分機構和游資在高位兌現收益的行為。與此同時,市場熱點的轉移,如AI醫療、算力等板塊的崛起,也進一步加劇了影視股的下跌趨勢。
回顧2025年春節檔,電影市場的表現呈現出明顯的分化。與《哪吒2》合作密切的影視公司股價暴漲,而投資其他幾部電影的廠商則股價大跌。這種分化不僅體現在票房上,也在資本市場上得到了充分反映。
德邦基金研究員江楊磊指出,雖然春節前市場對春節檔票房分化有所預期,但實際懸殊程度仍超出想象。盡管《哪吒2》的票房沖破百億,帶動了整體電影板塊的上漲,但這種由爆款驅動的增長模式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難以提前預判和批量復制。
影視行業的這種不確定性,主要源于其商業模式的固有缺陷。高昂的制作成本、多變的觀眾口味以及不穩定的現金流,都使得影視公司的投資回報存在極大的變數。因此,盡管《哪吒2》的成功為影視行業帶來了新的希望,但投資者仍需保持謹慎。
然而,隨著技術的進步和市場的成熟,影視行業正在迎來價值重估。從“爆款依賴”轉向“技術驅動+內容創新”的雙輪模式,或許能夠重塑影視公司在資本市場的定位。AI技術的引入,不僅有望降低制作成本、提高效率,還可能衍生出全新的商業模式,為傳媒行業帶來根本性變革。
IP經濟的崛起也為影視行業提供了新的盈利思路。通過IP衍生品、授權合作等方式,影視作品可以實現多元化的商業價值。這種從影視制作到周邊產品開發的全產業鏈發展,不僅拓展了盈利空間,也展示了內容行業的價值彈性。
銀河基金基金經理盧軼喬認為,未來隨著更多優質內容的涌現和技術創新的推動,中國電影市場和傳媒行業有望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影視院線板塊的基本面也有望持續修復,帶動整個傳媒行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