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鋰電板塊上市公司三季度業績揭曉,整體表現受到多重因素影響。據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在原材料業務“量升價跌”及下游項目驗收周期延長等背景下,僅有少數企業實現了歸母凈利潤的同比增長。
多數鋰電企業延續了上半年的業績表現,其中先惠技術憑借“降本增效”措施及海外項目的高毛利,實現了前三季度營業收入與歸母凈利潤的顯著增長。然而,孚能科技與萬潤新能雖然虧損同比有所縮窄,但營收卻呈現出同比下滑的趨勢,主要原因在于主要原材料價格下降導致產品售價降低。
值得關注的是,利元亨、信宇人、帕瓦股份等企業凈利潤同比下滑幅度較大,甚至出現不同程度虧損。利元亨作為鋰電設備環節企業,其業績下滑主要受到新能源行業產能消化階段客戶項目交付與驗收周期拉長,以及動力鋰電設備業務競爭激烈導致毛利率偏低等因素影響。
從行業整體情況來看,鋰電板塊廠商普遍面臨著原材料價格下滑導致產品出貨價格、售價下降的問題,同時中下游環節公司還受到驗收項目周期較長、部分客戶投產推遲或取消等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鋰電行業產能過剩、供需失衡的問題依然突出,導致多數廠商虧損、業績下滑嚴重。
在股價方面,多數鋰電廠商年初至今股價下跌較為嚴重,僅有天能股份股價實現小幅上漲,反映出市場對于鋰電行業未來發展的擔憂。
然而,在海外市場方面,磷酸鐵鋰電池卻呈現出轉機。隨著多家海外主流車企宣布將采用磷酸鐵鋰電池,以及傳統主流電池企業和新興電池企業計劃轉向磷酸鐵鋰電池生產,海外市場對于磷酸鐵鋰電池的需求有望逐漸提升。這一趨勢預計將為國內磷酸鐵鋰電池生產企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在此背景下,國內各大電池廠商正加快海外布局步伐,紛紛在海外市場規劃產能、投資建廠以應對未來市場需求的變化。這些舉措有望為鋰電行業帶來新的增長點并推動行業走出當前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