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快遞單上的“掃碼領獎”二維碼屢見不鮮,誘導消費者掃碼的現象愈發普遍。這些二維碼往往承諾著各種福利,如“領20元紅包”、“掃碼領雨傘”等,然而背后卻隱藏著諸多套路和個人隱私泄露的風險。
一位名叫“小可愛”的網友就遭遇了這樣的陷阱。她在掃碼一個快遞單上的“領水杯”二維碼后,中了“支付100元充話費到賬200元”的獎項,但在付款后并未收到話費。當她嘗試聯系商家和平臺客服時,卻遭遇了雙方互相推諉的情況。
在南京王府大街附近的一家快遞點,記者發現大量快遞單上都印有類似的“福利”廣告,如“微信掃碼送1把遮陽傘”、“別扔!掃碼領紅包”等。這些廣告以贈送、抽獎等名義誘導消費者掃碼,但背后的真實性卻令人質疑。
記者隨機抽取了三個快遞單上的二維碼進行驗證,發現這些所謂的“福利碼”實則是“套路碼”。掃碼后,往往會出現與廣告不符的抽獎內容,且中獎后還需要提供個人信息或支付額外費用。更為嚴重的是,這些過程中還可能默認同意對方收集包括面部特征、消費記錄等敏感信息。
對于這種現象,專業人士表示,快遞面單上印掃碼廣告并不被禁止,但絕對不可以發布虛假廣告。這些二維碼已經涉嫌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快遞企業有義務審核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果給消費者造成實際損失,可以要求賠償。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的相關規定,發布虛假廣告欺騙、誤導消費者,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廣告主應依法承擔民事責任。而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如果不能提供廣告主的真實名稱、地址和有效聯系方式,消費者還可以要求他們先行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