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交所公告顯示,創業板IPO企業日日順與保薦機構中金公司、招商證券主動撤回了上市申請。此舉引發了市場的廣泛關注。
據了解,日日順的上市之路可謂一波三折。該公司自2021年5月12日開始被受理,經過長達兩年的等待,最終在2023年5月25日成功過會。然而,在此后的一年半時間里,日日順在提交注冊階段卻遲遲未能取得進展。
盡管公司在今年3月31日因財務資料過期而補充提交,但在9月30日需再次更新財務資料時,日日順卻選擇了沉默。直至10月29日,公司正式宣布撤回上市申請。
值得注意的是,日日順的股東結構也頗為特殊。其前五大客戶中,關聯性交易占比較高。公司控股股東為日日順上海,而實際控制人則是海爾集團。海爾智家在日日順終止上市審核的同日宣布,將通過簽署《表決權委托協議》實現對日日順的并表,以提升運營效率、加速業務模式變革落地及打造新的業務增長點。
日日順與保薦機構之間還存在復雜的股權關系。海爾集團通過間接控股公司持有中金公司一定比例的股份,同時有高管在中金公司擔任非執行董事。而招商證券及其關聯方也間接持有日日順及其股東的少量份額。
今年以來,已有不少企業在過會后選擇主動撤回上市申請。據統計,截至目前,共有46家IPO在過會后因主動撤單被終止審核。其中,創業板撤單企業數量最多,達到41家。
對于這些企業而言,過會后撤單的原因多種多樣,包括業績下滑、不滿足板塊定位要求、重大輿情等。而在此背景下,各交易所也加強了對上市板塊定位的強化,使得部分企業因無法滿足新規而選擇撤單。
日日順的撤單事件無疑給市場敲響了警鐘。對于擬上市企業而言,不僅需要關注自身的業績和合規性,還需密切關注市場動態和監管政策的變化,以做出更為明智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