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港股市場中的醫藥板塊表現亮眼,吸引了大量資金的關注。具體來看,來凱醫藥、康諾亞-B、宜明昂科-B、榮昌生物和康方生物等個股紛紛上漲,漲幅分別達到了18.30%、7.57%、6.87%、6.40%不等。
這一輪醫藥股的上漲,與多個利好消息密切相關。首先,由國家藥監局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主辦的“2024醫療器械經濟信息發布會”在上海嘉定召開,會議強調了深化醫療器械全生命周期監管改革的重要性,并指出要加快培育和發展醫療器械新質生產力,以更好地滿足公眾健康需求。這一消息為醫藥板塊注入了新的活力。
信銀(香港)資本研究部的統計數據也顯示,創新藥IND、NDA數量在經歷了2022年的低谷后,今年三季度重新呈現出增長態勢。具體而言,三季度藥物臨床獲批數量達到1033個,同比增長25%;同時,1類創新藥獲批上市的數量也實現了翻倍,共有8個新藥成功上市。這些數據表明,國產創新藥正加速邁入新的發展階段。
在藥明康德的三季度業績說明會上,公司副董事長、全球首席投資官胡正國對生物安全法法案的進展和公司在美經營前景進行了回應。他表示,生物安全法由本屆國會發起,但美國大選對尚在立法流程中的法案沒有直接影響。因此,該法案能否在本屆國會任期內通過仍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盡管如此,藥明康德等醫藥企業仍在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尋求新的增長點。
機構方面,興業證券指出,盡管2024年中報顯示CXO板塊多數公司業績仍面臨一定壓力,但部分公司的訂單已開始出現恢復跡象。結合三季報的情況,當前訂單復蘇趨勢呈現出持續性。這初步體現了行業景氣度的復蘇,后續有望逐步轉化為業績的提升。因此,CXO板塊未來業績的復蘇值得期待。
海通證券也持類似觀點。該券商認為,在美元降息的背景下,生物醫藥行業投融資的溫和復蘇已成為確定性趨勢。截至2024年11月5日,海外生物醫藥投融資全年總金額已達到453億美元,超過了2023年和2022年全年的總額。雖然國內生物醫藥投融資仍在政策托底的階段,但國資引導基金、地方財政的投入以及資本市場IPO及再融資的逐步放開等因素,有望逐步扭轉生物醫藥投融資的下滑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