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熊英英 姚瑞鵬
11月5日,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正式開幕。77個國家參加,而今年進博會中國館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共謀世界發展繁榮”為主題,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為主線進行展覽展示。
在中國館展區,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模型、人形機器人“天工”、智慧城市智能交互屏、低空經濟電子互動沙盤等創新產品一一亮相展出。記者擠進觀展人群,一個人形機器人正在跳起靈活的舞蹈,而旁邊另一個機器人正準備奔跑,還有一個讀出來了展板上寫下的文字……人形機器人成全場“最靚的仔”。
中國館吸引眾多展商參觀
能揮手跳舞還能“進廠打工”
三個人形機器人各顯神通
“能讓它走幾步嗎”“它的胳膊最大可以動到什么幅度”“摔倒了能自己站起來嗎”……在中國館展區入口處,宇樹科技的H1人形機器人被眾多參展觀眾包圍,展位工作人員吳笛手拿遙控器,一邊指揮HI作出各種動作,一邊解答大家的疑問。
吳笛介紹,H1人形機器人于2023年正式發布,其關節電機由宇樹科技自主研發,是國內首臺能跑的人形機器人,最快速度達到3.3米/秒,還可以完成上樓梯、跳躍等動作。今年4月,H1也已經“進廠打工”,在蔚來汽車工廠做起了自動揀料配送工作。還在吉利銀河工廠承擔貼車標的工作。
和吳笛一樣忙得不可開交的還有國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中心(以下簡稱“創新中心”)的冀曉輝。一整個下午,他都在展位前指揮著人形機器人“天工1.0 LITE”反復進行上坡下坡等動作演示。
天工1.0 LITE人形機器人
冀曉輝介紹,“天工1.0 LITE”于今年4月正式發布,是全球首例純電驅全尺寸實現擬人奔跑的人形機器人,可以在斜坡、樓梯、草地、碎石、沙地等多種復雜泛化地形中實現平穩移動。而在今年8月,創新中心又相繼發布了“天工1.1 PRO”和“天工1.2 MAX”,擁有完整的手臂功能,具有更強的智能交互和任務執行能力。“目前,我們正在積極與南方電網推進合作,利用機器人的遙控操作手段來完成電網巡檢等工作?!?/p>
相比之下,優必選的展位負責人則更加積極主動?,F場,他招呼一位參展觀眾在白板上寫下“海南”二字,人形機器人WalkerS準確識別出該文字。據了解,優必選Walker 人形機器人也已進入比亞迪工廠執行搬運任務實訓,并已實現人形機器人與無人物流車、無人叉車、工業移動機器人和智能制造管理系統的協同作業。
既“接天線”又“接地氣”
嫦娥六號探測器、三折疊手機亮相
除了人形機器人,執行人類首次月球背面采樣返回任務的嫦娥六號探測器1:2模型被搬進了展會現場。該探測器原件重約8.3噸,尺寸約4.5米x7.2米,太陽翼展開后長度約14米,自下而上分別是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和上升器。
嫦娥六號探測器模型
同時展出的還有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模型。2016年8月,我國成功發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率先實現干公里級星地量子通信,與“京滬干線”結合,初步構建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信網絡雛形,將量子保密通信理論變為現實。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館內還出現了一家跨國醫療科技公司的身影。現場,美敦力展示了首臺中國本土智造的脊柱手術機器人,可用于脊柱退行性病變、脊柱側彎等多種脊柱疾病的手術治療,同時具備AI智能術前規劃、亞毫米級的機械臂執行精準定位等功能。
相較往屆,本屆進博會的中國館聚焦未來網絡、深海空天開發、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多個熱門領域,不僅有互動性強,趣味性更足,還兼具科技意義和藝術價值,既“接天線”又“接地氣”,凸顯出了新質生產力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