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蓬勃興起,廢舊動力電池的處理問題逐漸凸顯,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據統計,2023年我國退役動力電池總量已突破58萬噸,這一數字背后隱藏的是對廢舊電池妥善處理的迫切需求。
廢舊動力電池雖在汽車上“力不從心”,但其再利用價值不容忽視。通過梯次利用,廢舊電池可在低能量需求領域繼續發光發熱,如小型儲能柜、路燈等。而再生利用則可提取鋰、鈷、鎳等高價值金屬材料,重新投入電池生產,兼具生態與經濟效益。
然而,我國廢舊電池回收現狀并不樂觀,規范化回收率不足25%。加強行業規范,建立完善的回收網絡,成為推動電池行業綠色發展的當務之急。強化監管,嚴格行業準入,防止不達標企業擾亂市場,是確保規范回收的關鍵。同時,加大金融財稅支持,引導有實力的廠家加大投入、提升技術,促進行業規范化發展。
優化回收渠道,是提升規范化回收率的重要突破口。圍繞產業鏈上下游開展回收服務,既完善行業生態,又方便回收管理。例如,天能集團(濮陽)循環經濟產業園形成了從電池生產到市場,再到回收處置的綠色產業鏈。福田汽車與巴特瑞科技公司的合作,也展現了依托產業鏈建立規范回收渠道的有效實踐。
動力電池作為新能源汽車的“心臟”,確保其全生命周期綠色環保,是新能源汽車產業健康發展的關鍵。這需要有關部門、回收企業與消費者共同努力,形成多層次、多用途的規范化利用格局,讓廢舊動力電池得到規范處理、合理利用,為實現“雙碳”目標、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