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計劃通過發行特別國債,為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補充核心一級資本,旨在增強其抵御風險與信貸投放的能力,更好地服務于實體經濟。據財政部副部長廖岷透露,相關工作已啟動,并成立了跨部門工作組,正等待各家銀行提交資本補充方案,具體計劃將由各銀行公告披露。
此前,金融監管總局局長李云澤宣布,國家計劃增加六家大型商業銀行的核心一級資本,采取“統籌推進、分期分批、一行一策”的策略實施。六大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雖總體平穩,但近年來有所下降,盡管如此,其資本充足率仍高于監管要求,且不良率較低。
國家對六大行注資的主要考量在于,近年來銀行凈息差收窄、利潤下滑,導致內源性資本補充壓力增大,同時外源性資本補充難度也加大。央行報告亦稱,國內銀行資本補充渠道有限,存在資本缺口,尤其是通過發行普通股等外部渠道補充核心一級資本的能力受限。
李云澤進一步解釋,大型商業銀行主要依賴自身利潤留存來增加資本,但隨著減費讓利的力度加大,凈息差收窄、利潤增速放緩,需要統籌多種渠道來充實資本。歷史上有過兩輪國有大行注資,分別是在1998年和2004年至2008年間,當時主要是為了應對不良率高、資本充足率低的問題。相比之下,新一輪注資是在不良率較低、資本充足率高于監管要求的背景下進行的,是一種前瞻性的舉措。
此次注資資金將來自特別國債,但還需全國人大或其常委會審議批準。中央財政的注資還需考慮到六大行不同的股權結構,例如財政部直接持有工行、農行、交行的股份,但不直接持有中行、建行、郵儲銀行的股份。中金公司研究部副總經理林英奇測算,在基準情形下,六大行合計需要的注資規模約為1.1萬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