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2025年7月14日 /美通社/ -- 近日,主線科技為廣州港設備自動化改造示范區項目圓滿完成了純電集卡的自動駕駛技術升級,并將其商業化交付,助力項目順利邁入"前沿設備遠控半自動+堆場設備全自動+水平運輸自動駕駛"的全流程混行作業鏈聯調聯試階段。
廣州港作為中國綜合運輸體系的重要樞紐和華南地區對外貿易的重要口岸,不僅承載著區域內外貨物集散的關鍵職能,更在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支撐粵港澳大灣區外向型經濟發展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戰略作用。隨著全球港口智能化浪潮的加速演進,傳統運營模式在系統性效率提升、全鏈路成本優化等維度亟需實現新一輪突破升級。在這樣的背景下,2024年廣州港毅然啟動首個設備自動化改造示范區項目,旨在打造可驗證、可推廣的實踐范本,更為全局自動化建設沉淀關鍵經驗、夯實數據根基。
本次自動駕駛技術升級,首要難點是將已有集卡進階為智能線控集卡。在硬件層面,這意味著需對轉向、制動、油門等執行部件進行全面煥新,以電信號替代傳統連接來操控集卡的關鍵功能。港口作業工況復雜,車輛啟停頻繁,線控升級要承受住這種高強度、多變環境的考驗;在軟件與算法層面,線控底盤需要與自動駕駛系統實現無縫協同,任何一個環節出現通信延遲、數據丟失等問題,都可能導致系統故障。面對這些挑戰,主線科技憑借十余年在商用車自動駕駛領域的技術沉淀,以及積累的測試驗證數據庫,完美適配了廣州港的作業要求。
第二個難點是本次升級的車型為偏置式集卡,偏置式集卡較常見的平頭式集卡,在車身結構、行駛特性上有明顯差異。因駕駛室偏向一側,這使得車輛的重心分布與平頭式集卡不同,在轉向、制動時的受力情況更為復雜,自動駕駛系統的控制算法需要針對這種特性進行定制化調校,以保證行駛平穩。與此同時,因與平頭式集卡的盲區位置有差異,需要重新規劃激光雷達、攝像頭等感知設備的安裝位置和角度,以消除感知漏洞。
該項目是典型的 " 存量型港區 " 迭代,在集卡具備自動駕駛能力后,如何與原有作業系統深度耦合同樣至關重要。智能化的作業流程需根據船舶作業計劃、堆場周轉需求實時生成運輸指令并分派至自動駕駛集卡,同時聯動輪胎吊調度系統,精準匹配裝卸時序,避免"車等吊"或"吊等車"的資源閑置。主線科技與廣州港這次合作,并非簡單技術拼接,而是通過梳理"船舶—堆場—車輛—吊機"聯動邏輯,完成系統級接口開發與通信規范制定,實現任務指令、車輛狀態、設備工況等數據的雙向實時交互,最終達成"到點即裝、裝完即走"的高效銜接。
設備自動化改造示范區項目聚合共贏,一舉將原有的"生產力工具"煥發新質生產力,既大幅降低港口設備更新成本,又確保了生產作業持續順暢。我們相信,隨著"全局聯動的有機整體"模式不斷深化,港口綜合能力勢必迎來全方位躍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