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市場在12月13日遭遇重挫,三大指數悉數走低,市場情緒顯著降溫。恒生指數跌破2萬點大關,收盤時下跌2.09%;恒生科技指數同樣表現不佳,收跌2.63%;國企指數也未能幸免,跌幅達到2.36%。
金融板塊成為拖累恒指的關鍵因素,其大幅下跌直接導致市場情緒進一步惡化。同時,沽空活動短線連續攀升,為市場增添了更多不確定性。熱點板塊普遍下跌,顯示出投資者對于未來走勢的悲觀預期。市場似乎再度進入了一個政策“真空期”,缺乏明確的指引和支撐。
科技股方面,核心企業幾乎全線下滑。美團的跌幅接近4%,網易下跌2.9%,快手、阿里巴巴、京東的跌幅均超過2%。騰訊、百度、小米等知名企業也同樣遭遇下跌。
其他板塊方面,半導體、黃金、汽車以及餐飲、啤酒等消費類股票同樣表現疲弱。唯一稍顯亮點的是航運股,其短線拉升為市場帶來一絲波動。水務股則出現了異動,但未能形成有效的上漲趨勢。
從成交量來看,恒指全天成交達到1584.77億港元,但場外資金并未表現出主動承接的意愿。沽空金額達到164.26億港元,占全天成交量的10.36%,顯示出空頭力量的增強。騰訊控股、阿里巴巴、小米集團成為被沽空金額最多的三家企業。
熱門板塊在市場情緒轉冷后,集體出現無差別下跌。投資者對于市場的信心明顯不足,導致資金流出和股價下滑。
宏觀層面,央行公布的金融數據顯示,前11個月新增社融和貸款規模均較為龐大,但M2同比增速略有放緩。狹義貨幣M1余額同比下降,雖然降幅有所收窄,但仍顯示出經濟活動的放緩趨勢。
近期,國內兩大重要會議已經相繼召開,市場關注的焦點轉向了美聯儲的12月議息會議。盡管美國經濟數據對降息構成支持,但國內政策面在完成定調后,似乎進入了一個“真空期”,缺乏明確的政策指引。
港股市場在短線內可能更容易受到海外市場的影響。比特幣等加密資產的瘋漲以及美元指數的連續走高,都對離岸流動性造成了壓力。騰訊大股東Prosus的減持以及李嘉誠減持郵儲銀行H股的消息,也給市場帶來了額外的下行壓力。
與此同時,A股市場同樣表現不佳,放量下跌并失守3400點關口。滬深兩市全天成交額達到2.07萬億,顯示出市場的恐慌情緒。A股和港股同時失守關鍵點位,說明多頭在這一位置的抵抗力量相對薄弱。
然而,也有分析師指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適時降準降息”,結合央行此前的表態,年底前可能有一次降準操作,明年一季度則有望推動降息。這一政策預期成為市場中少數潛在的利好因素。
另外,國泰君安和海通證券的合并重組交易方案獲得股東會通過,也為市場帶來了一絲希望。下周券商股能否帶領市場反彈,成為投資者關注的焦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