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股市場經歷了一系列波動,盡管滬深兩市成交額持續保持在1.5萬億元以上,但市場走勢卻顯得猶豫不決。11月22日,市場更是遭遇重創,超過4900只個股下跌,其中1500多只股票的跌幅超過5%,多只主動權益基金的單日跌幅也接近6%。
面對市場的劇烈震蕩,投資者們開始猶豫,是應該繼續積極進攻還是轉為保守策略?市場的未來走向如何?回調空間有多大?針對這些問題,多家公募基金公司紛紛發表看法,試圖為投資者提供心理支持。
基金公司普遍認為,近期市場風險偏好下降是導致大盤下挫的主要原因。盡管如此,他們仍然建議投資者在市場止跌后從容布局,因為從長遠來看,市場或仍將維持大勢長多短平的格局,同時注重結構的攻守兼顧。
具體來看,11月8日之后,市場開始回調,期間短暫跌破3300點后又迅速反彈,但力度較弱,活躍品種的賺錢效應也明顯減弱。本周前半周,市場處于弱勢反彈格局,缺乏增量資金的流入。港股本周也延續調整態勢,創下10月以來最低點位。
從基金表現來看,11月22日,部分ETF產品單日跌幅超過5%,其中易方達中證香港證券投資主題ETF跌幅達5.98%,鵬華上證科創板新能源ETF跌幅為5.02%。多只主題基金的跌幅也超過4.6%。
主動權益基金同樣表現不佳,中銀證券健康產業、新華趨勢領航、新華策略精選等基金的單日凈值下跌幅度均超過5%。不少主題基金的跌幅甚至超過了相應行業指數的單日跌幅。
對于市場波動背后的原因,基金公司研究人士認為,目前市場正處于從價值向成長風格的過渡時期,風格切換尚未完成,因此市場波動較大。政策持續出臺的力度未超市場預期,對上市公司而言,基本面整體仍處于弱復蘇態勢。同時,多數公司的股價已經較多地反映了此前的樂觀預期,因此面臨較大的兌現壓力。
摩根士丹利基金指出,近期市場本身對利空信息非常敏感,加之缺乏增量資金,導致市場出現調整。西部利得基金則表示,外資的階段性流出也對A股市場造成了一定擾動,疊加地緣沖突加劇和關稅預期提升,市場風險加大。
對于市場的未來走勢,長城基金認為,市場有二次回踩的可能,但震蕩區間下沿仍有較強支撐。博時基金則指出,在美聯儲12月議息會議決策公布之前,市場將持續博弈美聯儲降息預期,短期A股或將呈現震蕩走勢。
盡管市場短期面臨震蕩壓力,但多家公募基金公司仍對中長期市場保持信心。他們認為,國內政策未來仍值得期待,市場大概率不會形成下行趨勢。一旦市場企穩,資金將重新入場,活躍度將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