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周琴 橫店報道
10月28日,2024橫店影視文化產業發展大會在橫店舉行,博納、愛奇藝、正午陽光、檸萌影視、歡娛影視等國內頭部影視行業大佬齊聚,探討中國影視發展新路徑。
當下正是新技術賦能影視創作,短劇崛起,長劇面臨挑戰的時代,如何應對挑戰?愛奇藝創始人、首席執行官龔宇認為,不應該把微短劇視作洪水猛獸。東陽正午陽光影視有限公司董事長侯鴻亮提到,應該給長劇更多信心,并努力帶給觀眾更好的作品。
活動現場 圖據主辦方
于冬:新質生產力賦能影視發展
博納影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于冬提到,在新技術的賦能下,影視作品的技術含量不斷提升,也將觀眾的觀影體驗帶入了全新的層次,加速而來的人工智能革命將催生出強大的向心力,對文化產業而言,更是一場生產力的革命。
在新質生產力賦能影視發展上,博納影業也走出了第一步,著手布局,開始發力。于冬介紹,去年博納成立AI工作室,匯聚電影工業和人工智能兩個領域的人才,從《三星堆未來啟示錄》的AIGC的微短劇創作,到大銀幕電影后期特效的應用,再到正在熱播的電視劇《上甘嶺》的制作的技術探索,AIGC對影視作品效率的提升、創意的提升起到很關鍵的作用。
電視劇《上甘嶺》正在熱播 圖據劇方
龔宇:不應該把微短劇視作洪水猛獸
愛奇藝創始人、首席執行官龔宇談到如今微短劇的高速發展,也給影視行業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如何迎接改變?龔宇認為,第一是全行業都應該做微短劇,而不是把它當洪水猛獸。讓短劇更精致,讓它更有審美,共同改變微短劇這個市場。第二是創作要改變,除了按照微短劇的基本邏輯做好微短劇以外,傳統影視也應該自覺地壓縮集數,出精品,學習微短劇對人性的洞察,并用更高的影像方式來表達。
龔宇 圖據主辦方
第三點是成本結構要變,走兩條路,一條路走精致大片,好的頭部作品投資更大,成本更高,更工業化,更吸引人,視聽體驗更好,但是數量可能比以前要少了,更多的作品非必要的成本一分錢都不花。第四人員結構要改變,人員的心態要更年輕化,更有活力去做判斷。他認為,如果思想上做不到年輕化,只有從行業出局。
侯鴻亮:努力做更好的長劇
今年1至8月,全國有148部電視劇、網絡劇獲得發行許可,涌現出如《繁花》《南來北往》《我的阿勒泰》《山花爛漫時》《城中之城》《慶余年2》等優秀作品。“減少產量,提升質量”已經成為行業發展的共識。另一方面,今年來,短劇的發展更是在成為“頂流”的道路上加速狂奔,多部短劇走紅出圈。
侯鴻亮 圖據主辦方
如何應對長短市場之爭?東陽正午陽光影視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副主席侯鴻亮認為,科技的發展帶來了觀眾觀看形式的變化,但大家要給長劇多一些的信心。侯鴻亮提到《去有風的地方》《狂飆》《我的阿勒泰》《繁花》等大爆長劇,不僅帶動文旅產業走紅,實現經濟收益,更重要的是長劇給人內心帶去的感受是不同的。
電視劇《我的阿勒泰》海報 圖據劇方
“就像當年看了《士兵突擊》以后很多人要去當兵,看了《闖關東》以后知道中國的民族遷徙史,我們看了很多很著名的文藝作品,對自己的心靈和思想都會有所促進。”侯鴻亮強調,大家不要對長劇喪失信心,而要去做更好的作品,努力把行業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