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26日電 《中國證券報》26日刊發文章《資金流信息平臺上線運行 支持中小微企業融資》。文章稱,中國人民銀行網站10月25日消息,全國中小微企業資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臺于2024年10月25日正式上線試運行。參加平臺的金融機構目前主要是具有結算賬戶服務資質的銀行類機構,包括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市商業銀行、信用聯社等,目前共有31家金融機構參與試運行服務。
接近央行人士介紹,資金流信用信息是中小微企業最優質的信用信息之一,可以直接用以衡量中小微企業的信用狀況、企業聲譽和還款能力,能夠有效反映中小微企業經營的連續性和穩定性,且可以實現對中小微企業的全覆蓋,為每一個中小微企業建立自己的信用檔案,有力支持中小微企業融資。
“目前資金流信息平臺有3個月監測期,在監測期結束后,將按照實際情況穩步擴圍接入機構。”上述接近央行人士說。
解決“信用白戶”問題
“信用白戶”一直是中小微企業融資的痛點之一。專家表示,中小微企業生存年限較短、管理規范性較弱等天然特征決定了中小微企業有效信用信息比較少,尤其是缺乏具有連續性、穩定性的高質量信用信息,金融機構難以對其精準授信、持續跟進,授信風險較高。此次上線的資金流信息平臺可以幫助解決“信用白戶”問題。
資金流信用信息是信息主體在交易過程中形成的、能夠反映其經營狀況、收支狀況、償債能力、履約行為等經濟行為并去除相關敏感信息后的交易統計信息,主要包括銀行結算賬戶(含基本戶和一般戶)的收支情況統計信息、現金存取情況統計信息、與不同類型交易對手往來統計信息、賬戶資金流動重要特征變量信息等。
上述接近央行人士表示,資金流信息平臺可以為金融機構提供中小微企業全生命周期征信服務支持。建立資金流信用信息共享機制,金融機構可以更加便捷、高效地獲取客戶的資金流信用信息,實現對客戶的經營狀況、收支狀況、償債能力、履約行為的全生命周期動態跟蹤分析,支持金融機構建立覆蓋中小微企業全生命周期的信用評價體系,助力更多金融機構全面形成敢貸愿貸能貸會貸機制,引導更多金融資源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
資金流信息平臺的推廣應用,將有效改善金融機構間由于體量及生態圈差異造成的信息資源稟賦不均現狀,幫助金融行業跨越信息鴻溝,助力所有金融機構在共同信息基礎上公平競爭,進一步推動放貸成本降低,普惠中小微企業。
專家表示,資金流信息平臺的推廣應用,將進一步激發中小微企業誠實守信經營的動力,提升自身信用價值,有利于優化完善我國營商環境。
實現“我的信息我做主”
人民銀行征信中心具體承擔資金流信息平臺的建設和運營職責。
人民銀行征信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資金流信息平臺有四方面業務特點,包括為每個中小微企業建立自己的數據賬戶、按照開放銀行理念進行建設、資金流信用信息產品按照賬戶級設計、機構之間信息共享遵循互惠共享的征信模式等。
在為每個中小微企業建立自己的數據賬戶方面,資金流信息平臺在互聯網端為每個中小微企業都建立了專屬于其自身的資金流信用信息賬戶,中小微企業通過身份驗證后可以登錄自己的數據賬戶,在該數據賬戶內,中小微企業可以開展授權、查詢、異議、咨詢等業務活動,推動自身資金流信用信息流轉應用,實現“我的信息我做主”。
上述接近央行人士表示,資金流信息平臺與所有信息提供機構和信息使用機構通過金融專網、以應用程序接口方式連接,資金流信息平臺本身不收集、存儲任何中小微企業的資金流信用信息,只是支持中小微企業將自身的資金流信用信息從信息提供機構提供給信息使用機構的“高速公路”,幫助中小微企業實現按需、實時驅動自身資金流信用信息在金融機構之間的流動共享。
“資金流信息平臺采用多重技術手段,確保系統安全高效運行。”上述接近央行人士表示,資金流信息平臺全方位應用了較為先進的技術手段,保障內外網交互安全、資金流信用信息流轉安全、運行數據存儲安全等,保障系統安全運行;依托央行云技術平臺支持運行,實現系統資源的高擴展、高可用部署,保障系統高效運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