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些著名景區對違規游客采取了嚴厲措施,引發了社會關注。四川稻城亞丁景區連續7天發布公告,禁止非法戶外活動,并對8名違規游客實施了終身禁入處罰;云南哀牢山景區也發出安全提示,嚴禁游客擅自進入深處,違者將面臨最高5000元的罰款。
向往“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乃人之常情,然而,一些“驢友”卻忽視了魯莽“野游”的潛在風險。
稻城亞丁的雪山美景令人嘆為觀止,但背后的安全隱患也不容忽視。從小的方面來說,違規“野游”可能導致身體受傷、心理恐慌和財物損失。國慶假期期間,就有2名“驢友”私自進入羅布泊,最終棄車逃生,在風沙中步行3小時后獲救。而從大的方面來說,這種行為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同樣在羅布泊,2023年一支自駕車隊未經批準穿越禁區,最終導致4人喪生。
“驢友”的任性行為不僅危及自身安全,還可能對自然環境和公共資源造成破壞和浪費。部分“驢友”缺乏對大自然的敬畏和對當地環境的了解,其行為可能破壞野生動植物資源,造成不可逆的損失。同時,“驢友”被困野外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進行救援。
根據《2023年度中國戶外探險事故報告》,2023年發生了425起戶外探險事故,涉及1350人,其中320人受傷,182人死亡或失蹤。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社交平臺上的“種草帖”可能暗藏風險。例如,四川彭州的“野景點”龍漕溝因網絡攻略而走紅,卻因山洪導致人員傷亡。哀牢山的走紅也與網絡博主的視頻有關。部分博主鼓勵網友探險“打卡”,借此吸引流量,無論有意還是無心,都可能造成出行誤導和安全風險。
擅闖“無人區”未必能收獲絕美風景,反而可能遭遇險情。每個人都是自身安全的第一責任人,樹立安全觀念和規則意識才是守護生命的最佳手段,也是外出旅游的底線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