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正帆科技在上交所迎來了其年度內首單再融資成功過會的里程碑事件。1月3日,上交所發布公告,宣布將于1月10日對正帆科技的再融資申請進行審議。作為年內首家上會審議的再融資企業,正帆科技的審議結果引發了市場的廣泛關注。
在審議過程中,發行人主要面臨了三大核心問題的詢問。首先,監管要求發行人綜合多方面條件,詳細說明本次募投項目的必要性以及新增產能的合理性。其次,針對銅陵項目的年產材料與公司現有技術和產品的相關性,監管要求發行人闡述相關拓展是否存在實質性障礙,并論證其可行性。最后,監管還要求發行人結合多方面因素,說明公司未來收入增長的可持續性,以及應收賬款和存貨準備計提的充分性。整體來看,監管的審議焦點主要集中在本輪募投項目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公司的長期業績表現上。
回顧正帆科技的發展歷程,其IPO于2020年7月8日在上交所注冊生效,此后又成功進行了兩輪再融資。具體來看,正帆科技的首輪再融資于2022年9月7日被受理,并在一個月后迅速獲得了監管的注冊結果批復,通過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方式成功融資1.83億元。值得注意的是,發行人的IPO和首輪再融資均由國泰君安擔任保薦機構。
時隔兩年,正帆科技再次在上交所發起第二輪再融資,此次通過公開發行可轉債的方式融資11.50億元,保薦機構則換成了海通證券。在申請受理后,正帆科技已經歷了兩輪問詢,但在上會前并未公布第二輪問詢的回復。
據投行人士透露,當前再融資的審核節奏依然嚴格。作為年內首單成功過會的再融資項目,正帆科技的經驗無疑具有借鑒意義。同時,從IPO到第二輪再融資,公司募投方向的變化也引起了市場的關注。
正帆科技創立于2009年,主要服務于泛半導體、光纖通信和生物醫藥等高科技產業,為客戶提供制程關鍵系統與裝備、關鍵材料和專業服務等綜合服務。作為一家高新技術企業,正帆科技本輪融資金額為11.50億元,募投項目包括電子先進材料及混合氣體項目、特種氣體生產項目、新建生物醫藥核心裝備及材料研發生產基地、補充流動資金及償還銀行貸款。
在投入力度上,正帆科技對電子特種氣體的投入最多。電子特種氣體作為電子氣體的關鍵種類,在半導體行業生產過程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近年來,電子特種氣體作為新材料領域的關鍵性材料之一,以及國內半導體制造行業的“卡脖子”環節,得到了政策的支持。因此,正帆科技在電子特種氣體項目上投入最多。
正帆科技表示,此次募投項目旨在擴大公司整體規模和市場份額,提升核心競爭力和持續盈利能力,并維護股東的長遠利益。同時,募投項目均屬于發行人的關鍵材料業務,募集資金將投向科技創新領域項目,進一步擴充產品線,提升現有產品產能。
在業績表現方面,正帆科技從2020年至2023年前三季度,分別實現營收11.09億元、18.37億元、27.05億元和24.11億元;凈利潤分別達到1.24億元、1.68億元、2.59億元和2.71億元。復合增長率高達56.17%,業績呈現穩步增長態勢。然而,監管也對發行人電子工藝設備收入增長較快、生物制藥設備收入下降較快的情況提出了詢問。
對此,正帆科技解釋稱,電子工藝設備收入增長較快主要得益于泛半導體行業的快速發展和下游投資規模的持續擴大,同時公司產品競爭力也不斷提升。而生物制藥設備收入在2023年有所下降,則主要受到政策調整帶動行業短期波動以及下游客戶投資速度放緩的影響。
正帆科技還面臨過前次部分募投項目延期的情況。綜合來看,發行人最早通過IPO融資4.42億元,首輪及第二輪再融資金額分別為1.83億元和11.50億元。監管對前幾次募投項目及本輪募投項目都提出了多項問題,尤其關注募集資金變更、募投項目延期等情形。
針對IPO募投項目變更情況,正帆科技表示,原募投項目中的“超高純砷化氫、磷化氫擴產及辦公樓(含研發實驗室)建設項目”有所調整,不再實施“砷化氫”擴產,而是擴大“磷化氫”的產能規模。項目投資金額由1.82億元調整為1.59億元。這一調整是由于新增子公司銅陵正帆作為項目實施主體后,根據當地相關評估部門要求而作出的。
在調整后的項目中,原先預定可使用狀態從2022年12月推遲至2023年12月。但由于已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因此項目并未受到延期一事的影響。對于IPO和首輪再融資募投項目的進展,公司表示已根據項目建設客觀原因及實際實施情況作出延期決定,截至2023年12月,都已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
回到本次募投項目,監管還詢問了是否涉及新業務新產品,以及與前次募投項目的關聯性。正帆科技表示,本次募投項目是基于現有產品體系進行的橫向延伸,仍歸屬于公司現有業務體系,不涉及新業務。綜合來看,本輪募投項目與現有業務具有較強的相關性和協同性,且募集資金主要投向科技創新領域,符合投向主業的規定。
作為一家專精特新企業,正帆科技在2020年至2025年間,在上交所接連完成了掛牌上市和首輪再融資。此次第二輪再融資成功過會,將進一步推動公司業務的擴張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