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探月工程的又一壯舉——嫦娥五號成功帶回的月球樣品,如今已不再是科研領域的專屬秘密,它們即將與公眾親密接觸。
回望2020年12月,嫦娥五號不負眾望,從遙遠的月球帶回珍貴的月壤樣品,標志著我國成為繼蘇聯和美國之后,全球第三個成功實現這一壯舉的國家。這一成就,無疑是人類探月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為了讓更多人近距離感受這份來自月球的神秘禮物,北京天文館B館一層展廳今日舉辦了一場特別的展覽——“問月——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月球樣品展”。
展覽的核心亮點無疑是那0.6克珍貴無比的嫦娥五號月球樣品,它們以不同粒徑的形態呈現,涵蓋了月壤的多種面貌。這些微小的顆粒,每一粒都承載著月球的奧秘與故事。
除了嫦娥五號的月壤樣品,展覽現場還展出了其他極為珍貴的月球樣本,包括阿波羅17號帶回的月巖以及西北非月球隕石。這些來自不同時間和方式的月球物質,為科學家們提供了研究月球起源與演變的寶貴資料。
展覽現場還運用了增強現實(AR)技術,讓公眾能夠身臨其境地體驗嫦娥一號、嫦娥四號和嫦娥六號的探月過程。從“繞月”到“落月”,再到“采樣返回”,每一步都讓人仿佛置身于浩瀚的宇宙之中,親身感受中國探月工程的偉大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