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聽得懂話”,湖南懷化理發師曉華近日爆火出圈。各地網友紛至沓來,期盼她能為自己剪出心儀的發型。但她“男士剪發30元、女士剪發45元”的定價,也引來一些同行的爭議。
據紅星新聞報道,有理發師就稱,曉華拉低了整個行業的檔次,讓整個行業直接倒退了10年不止,“干了十幾年二十年剪發還是30元,是對職業的不尊重”。
對此,曉華表示,30元的價格并不低,“首先你要相信我定這個價,說明我理發只值這個價,當然技術以后長進了可以漲價。大家喜歡就來捧場,不喜歡的也不要詆毀”。
其實,與其說曉華的定價“讓行業倒退”,倒不如說她才是“行業清醒”。她對于30元定價有著很清楚的評估,對自己的手藝既自信也自謙。相信她對平價定位的堅持,也會為她贏得更多的好感。
就像懟曉華的那位同行所說,今天的美容美發越來越像一種高消費。貴州日報曾援引報告數據顯示,2021年新一線和二線城市的美容美發門店平均客單價分別達到了263.1元/位和260元/位,三位數定價幾成常態。這已經遠遠高出了曉華的定價。
除了價格,部分美發店還藏有亂收費的坑,有些甚至釀成了公共事件。比如,此前,某地一名16歲少年在理發店剪頭燙發被要求支付4000元;同月,也出現一男子購買398元燙發套餐、結賬成2477元的事件,這些都令人瞠目結舌。
從這個角度看,與其說曉華“讓行業倒退”,倒毋寧說她“戳破了行業泡沫”,展現了行業返璞歸真的樣子。
曉華的出現,如同對美發行業的一劑針砭:原來美發行業并不是只有花里胡哨的包裝、令人咋舌的價格、推銷辦卡的套路,簡簡單單、價格親民,同樣可以讓人發型一變、自信滿滿。
曉華的自我定位——“我手藝只值這個價”,其實也更符合人們樸素的市場認知:作為靠手藝吃飯的行業,不就應當以質量和服務水平來收費嗎?這不才是對職業最大的“尊重”嗎?這樣的行業,也才是有“檔次”的。
當然,理發店的收費定價是復雜因素決定的,地段、租金、人工、裝潢、項目內容等,都會有影響。據業內預估,到2025年,我國美容美發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4459億元。如此規模的市場,出現層次不同、定價各異的理發店,也屬正常。
因此,也沒必要把曉華的“30元”視為一種標準定價來要求其他理發店。否則,這未免也是方枘圓鑿了。
正如懷化市美發協會表示,“她(曉華)的剪發價格會對一部分人有沖擊,但是要看自己的定位和價值,曉華不會影響任何人”。確實,美容美發這個市場夠大也足夠開放,各個商家都應當找準定位,去找到自己的目標受眾。
但曉華的存在終究是一個提醒:大大小小的理發店,無論如何定價和定位,是平價理發還是美發沙龍,是個體商戶還是地域連鎖,貨真價實、真誠用心才是第一位的。努力讓消費者都能“笑著走出理發店”,應當成為整個行業的共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