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社區報記者 彭戎 中心供圖
“我們上班族平常請假看病難,現在周末能做中醫治療太好了。”“娃娃需要做定期的兒童保健服務,前往上級醫院來回比較奔波,有了延伸門診就方便多了。”今年以來,成都市成華區聚焦群眾就醫“急難愁盼”問題,積極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能力提升。成華區保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依托醫聯體優質資源,積極推動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建設工作,通過調整醫療資源,開設延伸門診、糖尿病腎病門診、中醫周末門診等方式,讓居民就醫體驗明顯提升。
延伸門診 護“幼”成長
“女兒是高危兒,曾在新生兒期因高膽紅素血癥住院治療,后續在上級醫院接受定期的兒童保健服務。”11月5日,成華區保和街道居民劉女士帶著女兒前往保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高危兒童管理延伸門診就診,不到1小時的時間就完成了各項保健檢查,與曾經前往上級醫院進行兒保時間相比,節省了近4小時的時間。
劉女士的便捷就醫,得益于該中心高危兒童管理延伸門診的開設。據了解,為了更好地滿足轄區兒童就診需求,結合成都市高危兒童管理模式,保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聯合成華區婦幼保健院共同開設了高危兒童管理延伸門診。該門診由保健院專家定期坐診指導,同時為需要上轉的高危兒童開通綠色通道,讓轄區居民在家門口即可享受到專業、規范的高危兒童管理服務,包括對高危早產兒、出生時產傷、胎兒宮內窘迫、產時/產后窒息、缺氧缺血性腦病或顱內出血、新生兒期患有嚴重感染性疾病、新生兒驚厥、持續性低血糖、高膽紅素血癥、父母及同胞有精神、神經疾病史等高危兒童進行體格檢查、生長發育評估、疫苗接種、營養指導、疾病預防及心理咨詢等,極大地減輕了家長的負擔。
目前該門診固定每周二(節假日除外)開診,通過高危兒童的識別、監測和指導干預,提供針對性的早期發展指導,有效促進高危兒童早期發展,降低兒童各種行為發育問題和各類殘疾的發生率,達到兒童體格、運動、語言、認知和社會情緒全面發展的目的。
專科門診 高效便捷
保和轄區居民李大爺在今年的65歲以上老年人免費體檢中發現患上了“糖尿病合并腎臟損害”。得知中心新開設了“糖尿病腎病門診”,李大爺第一時間前往中心就診。在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腎內科碩士研究生、主治醫師王安鳳的診療下,李大爺的血糖逐步穩定,腎功能指標也有所好轉,之前的乏力、口渴、眼瞼及雙下肢浮腫的臨床癥狀得到有效改善。
“像李大爺一樣對血糖升高及腎臟損害等疾病存在擔憂的患者不在少數,若不重視很容易對身體的其他器官造成危害,長此以往就會造成可怕的并發癥,糖尿病腎病就是其中之一,甚至發展為尿毒癥。”保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柳君介紹,為讓糖尿病腎病患者就醫更便捷,同時進一步推動成都市成華區-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建設工作,中心在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腎內科的支持指導下開設了“糖尿病腎病門診”,該門診由市二醫院腎內科專家團隊骨干定期坐診,不僅可以提供糖尿病及腎內科疾病方面的專業咨詢、診斷治療,還能給予糖尿病腎病患者綜合的管理方案及個性化干預措施,并通過制定個體化的血糖控制目標,幫助患者有效降糖保腎,使糖尿病腎病患者得到一體化、一站式的診療服務。
該門診于每周一、周二上午(節假日除外)開診,轄區居民從此不用再往上級醫院跑,家門口即可輕松看“專科”。
周末門診 貼心護航
11月2日上午9點,在保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科,前來看病、治療的居民絡繹不絕,大家紛紛為“中醫周末門診”點贊。“我平時一直坐著面對電腦工作,保持一個姿勢很久,頭頸腰部經常會不舒服。因為上班忙沒時間治療,得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了中醫周末門診,我特地來推拿,確實很貼心。”轄區居民張女士說,這種“周末門診”給不少“上班族”“上學族”提供了便利,非常人性化。
隨著中醫藥傳統文化的推廣深入,居民對中醫康復治療需求增多,為給轄區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的醫療健康服務,近日,成華區保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科除日常門診外,特別增設了周末門診,轄區有需要的居民于每周六上午前往中醫科就診,也同樣可以享受到針灸、拔罐、穴位貼敷等中醫適宜技術治療。
“多個門診的開設,不僅方便了轄區居民的診療需求,對于部分工作日沒有時間前來就醫的人群來說,也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柳君介紹,這些舉措進一步深化了基層醫療的服務功能與基礎。接下來,該中心將在成華區衛生健康局指導下,持續推動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建設工作,進一步夯實服務基礎,豐富服務內涵,提升服務能級,推進基層衛生高質量發展,真正讓群眾健康有“醫”靠,實現守護居民健康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