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基金業協會公布了最新的私募基金備案數據,揭示了自“924行情”以來私募市場的活躍態勢。數據顯示,共有216家私募機構成功備案了299只私募產品,其中量化類與非量化類產品分別為106只和193只。
在這些備案的私募機構中,管理規模較小的私募(0-5億元)占據多數,達到111家,共備案129只產品。相比之下,管理規模在百億以上的私募有26家。各類規模的私募機構均在積極布局市場。
從策略分布來看,主觀多頭策略最受青睞,有88只產品采用。復合策略、股票市場中性策略等也頗受歡迎。值得注意的是,量化策略在多個產品中均有應用,顯示了量化交易的普及趨勢。
在量化私募領域,多家知名機構如量派投資、鳴石基金等積極備案新產品。同時,一些非百億私募如弘源泰平也表現活躍,備案了多只產品。
非量化百億私募同樣不甘示弱,橋水中國等機構在備案產品數量上名列前茅。橋水中國在9月30日集中備案了7只信托計劃,全部采用主觀多頭策略。
深圳一諾等新成立的私募機構也開始嶄露頭角。深圳一諾由知名基金經理鄔傳雁創立,8月完成登記后,10月已有4只產品完成備案。
自“924行情”以來,百億私募的備案活動尤為頻繁。26家百億私募共備案55只產品,其中16家為量化私募。股票市場中性策略在這些新備案的量化產品中占據主導地位。
在非量化百億私募中,仁橋資產、康曼德資本等機構也積極備案新產品。這些私募機構主要采用主觀多頭策略,顯示出對市場看好的態度。
勤辰資產和盤京投資等私募的動態也值得關注。勤辰資產備案了勤辰森裕3號1期,而盤京投資則備案了盤京盛信1期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