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得克薩斯州南部的星際基地,SpaceX再次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其創始人埃隆·馬斯克在社交平臺上宣布:“今天向實現多行星生命邁出了一大步。”北京時間2024年10月13日晚,SpaceX的星艦完成了第五次試飛,并首次嘗試在半空中利用發射塔的機械臂捕獲助推器,以實現回收。
在星艦的直播過程中,火箭發射六分鐘后,一級超重型火箭與星艦分離,并被一對巨大的金屬鉗子——SpaceX稱之為“筷子”——在空中捕獲。隨后,星艦二級繼續正常飛行,在發射約1小時5分鐘后,成功濺落在印度洋,圓滿完成了預定任務。SpaceX官方隨后也確認了這一成功,并祝賀團隊完成了激動人心的第五次星艦飛行測試。
為何選擇使用“筷子”來回收如此重量的星艦?據SpaceX介紹,星艦總高度約120米,直徑約9米,由一級助推器“超重型推進器”和二級飛船“星艦”組成。藍箭航天朱雀三號火箭型號副總師董鍇指出,“筷子”回收是星艦的原始設計之一,相比于其他回收方式,它對速度和位置的要求可能更高。此前,星艦的多次試飛都在驗證落點精度和位置控制,最終實現了這一原始設計。
相比垂直降落的火箭回收方式,“筷子”回收有何技術難度和優缺點?董鍇表示,這種方式減輕了回收支腿部分的重量,提升了火箭的運載能力。然而,它也對地面基礎設施有特殊要求,只適合陸地上的火箭回收,且一旦失敗,可能導致火箭和發射塔同時損壞。
星艦第五次發射的最大亮點是什么?董鍇認為,成功完成超重型一子級的回收和二級在預定位置的精準濺落是本次試飛的最大亮點。這不僅展現了另一種火箭回收方式的可行性,也點燃了人們對于航天行業發展的熱情和期待。同時,二級的再入返回和降落過程也極具技術挑戰性,但星艦成功實現了這一目標。
藍箭航天研發中心技術戰略部總經理袁宇表示,星艦第五次試飛的全系統技術目標都得到了驗證,證明了這一整套新的大方案是可行的。這對于中國和其他航天強國來說,為兩級可重復使用重型火箭的發展方向提供了明確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