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了就是學了,收藏就是學會”
“看到優質內容就放進收藏夾”
“收藏從未停止,行動從未開始”
糟糕!怎么我上網的狀態被人發現了?
在收藏的那一刻
我就在預想著以后的我
要怎么研究這些內容
然而這些都是我的幻想
這些內容都逃不過
“在收藏夾里吃灰”的命運
點擊收藏的手從來沒有停下過
跟著行動的身體也從來沒有開始過
網友們稱呼我們這類人為
“網絡收藏家”
網友們說這是“病”!
是“數字囤積”的“病”
網絡圖片
什么是數字囤積?
簡單來說
它指的是人們在數字環境中
過度收集和保存信息的行為
這些信息可能永遠不會被再次查看或使用
“看似有價值,其實更多的是雞肋”
許多人在不知不覺中
已經成為了信息時代的“電子倉鼠”
怎么剛上了10分鐘網
就變成了“電子倉鼠”?
存儲的便利及信息的過載
成為變身的最直接原因
實際上在現實中
人們常常出于
“將來可能有用”“以防萬一”
“作為某種紀念”“我認為我需要它”
等理由囤積收藏
通過信息保存的感知需求
來對抗不確定性
當信息內容變得越來越多
由于擔心無法跟上信息更新的速度
和錯過某些關鍵或有趣的信息
不加選擇地收集和保存這些信息內容
成為了我們的本能反應
通過囤積信息的方式
來獲得一種心理上的安全感
緩解焦慮
樂此不疲地搜刮和囤積各類數字內容
已成為當代互聯網原生居民的常態
“收藏即擁有”讓滿足感
在瞬間得以最大化
成為知識的“搬運工”
讓在無聊時間“刷刷刷”的行為
變得富有高尚內涵
“隨手碼住”的獲得感
成為了人們消解情緒的“速溶咖啡”
是焦慮與倦怠下
最即時的情感需求慰藉
不過,也要注意
收藏雖好,可不要“貪杯”
如何在龐雜的囤積數據中
進行整理和取舍
多點“留白”,拒絕被數字捆綁
或許是數字時代的一堂必修課
無論是對工具性的資料進行留存
還是借助收藏行為來表達
對內容的認可和喜愛
又或者是讓稍縱即逝的信息為我停留
都不過是一種數字實踐行為
如果能夠讓自己
多一分掌控,少一分焦慮
成為“數字倉鼠”又如何?
圖片圖片由AI生成
你是否有數字囤積的習慣呢?
你喜歡收藏什么樣的內容?
評論區等你
一起聊聊吧